周卢溪水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水经·鲍丘水注》: 庚水 (今河) “又径徐无县故城东, ……其水又西南与周卢溪水合,水出徐无山,东南流注庚水”。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水经·鲍丘水注》: 庚水 (今河) “又径徐无县故城东, ……其水又西南与周卢溪水合,水出徐无山,东南流注庚水”。
亦作乜河大屯。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兴隆区。因濒尼叶赫河(也作乜河)得名。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正北迤东,距(宁古塔)城六十里乜河大屯,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介休市南。《左传》:桓公二年(前710),“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史记·周本纪》: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一说在今山西安泽县北。古邑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溪河桥乡至紫水乡紫溪村一段河道。《方舆纪要》 卷90昌化县: 柳溪“在柳相山下,县境诸水悉汇于此,上下三十里,巨石参错,屹峙中流,湍激汹涌,东汇于于潜之紫溪”。
唐置,属羁縻筠州。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后废。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439) 置,属广州。治所在宁化县 (今广东高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信宜等市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置,治宁化(今广东高州市东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县置,为大名府治。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并入元城县。绍圣三年(1096)复置,属大名府。政和六年(1116)徙治南乐镇(今大名县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老竹铺。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老竹岭村。
即乘丘侯国。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五里故县。《汉书·地理志》 作 “椉丘”。
一作唐古忒。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清初曾沿用此称,作唐古特。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
①即灵隐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淳祐临安志》卷8:武林山“又名曰灵隐山,曰灵苑,曰仙居。山上有五峰”。②在今浙江泰顺县东。明嘉靖《温州府志》卷2泰顺县:仙居山“去县东十里”。③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