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城
唐置,在今云南南华县东南二里土城。《元史·地理志》: “唐时蒙舍诏阁罗凤合六诏为一,侵俄碌,取和子城,今镇南州是也。”
唐置,在今云南南华县东南二里土城。《元史·地理志》: “唐时蒙舍诏阁罗凤合六诏为一,侵俄碌,取和子城,今镇南州是也。”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上源吉柳伊河上游一带。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俄罗斯精奇里江上源吉柳伊河流域。后废。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境黑龙江下游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东北耶拉布加地方。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东北耶拉布加地方。后废。
又名诸阳山。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北。《魏书·地形志》 南济阴郡定陶县: “有睢阳山。” 《清一统志·凤阳府一》: 诸阳山 “在宿州西北二十里。《魏书·地形志》: 睢定陶有睢阳山。《州志》: 以山在睢水之阳
西周封国。春秋时为宋邑。在今山东曹县南十里。《春秋》: 僖公二年 (前658),“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即此。《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宣公四十九年 (前407),“伐卫,取毋丘”
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清同治 《酉阳直隶州志》 卷4: 龚滩镇,“ 《州志》: 州西南一百八十里,水德江经其前,濯水河绕其左,四面阻山,滩声如吼,黔蜀要路”。雍正十三年 (1735)
即今陕西留坝县南青桥驿乡。《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 青桥驿 “在县北五十里。又北四十里为马道驿”。
①即今江苏泗阳县西毛集。清乾隆《重修桃源县志》卷1《集镇》有毛家集。②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北六十四里毛集镇。明成化十二年(1476)移桐柏镇巡司于此。
①即今河北安国市东南二十二里石佛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祁州图:东南有石佛村。②北宋置,属眉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南三十里石佛乡(石佛场)。其东有唐李淳风墓。③即今甘肃天水市西北石佛乡。清乾隆《直隶
①即今陕西北部秀延河、清涧河。《元和志》卷3延州:“(北魏)宣武帝置东夏州,废帝改为延州,以界内延水为名。”即此。《明一统志》卷36延安府:“延水在府城东门外,源出安塞县西北芦关岭,东南流入肤施县境,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百节镇。《方舆纪要》卷69重庆府巴县“白市铺马驿”条内:“百节马驿在府东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