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唐县

唐县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二十里南固城。北魏属中山郡。北齐废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 (598) 复置,属定州。移治今唐县西三十里西雹水。大业初属博陵郡。唐属定州,圣历元年 (698) 移治今唐县西南城子村。五代梁开平三年(909) 改名中山县。后唐同光初复为唐县,后晋改为博陵县。后汉复为唐县,属中山府。金移治今唐县。元属保定路。明属保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明洪武十三年 (1380) 改唐州置,属南阳府。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14年改为沘源县。


(1)古旧县名。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属南阳府。清因袭不改。1914年因与河北省唐县重名,改名沘源县,以县境位于沘水之源得名。(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西部。属保定市。面积1417平方千米。人口53.1万。辖7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仁厚镇。传尧受封唐侯,于此建唐侯国,筑唐邑。春秋为燕地阳(唐)邑。西汉置唐县,治今县东北固城,属中山郡(国)。《汉书·地理志》:“应劭曰:故尧国也。唐水在西。张晏曰:尧为唐侯,国于此。”县以古国、邑得名。晋徙今治。北齐省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治左人城(今雹水村),属定州,后属博陵郡、高阳郡。唐圣历元年(698年)徙治今西城子村,属定州。五代后梁更名中山县,后唐复名唐县,后晋改名博陵县,后汉复今名。宋徙治左人城,属中山府。金移今治。元属保定路。明、清属保定府。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9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望都县和清苑县部分地区并入,并迁驻望都县城关。1962年复原制,县人民政府迁今址。1968年属保定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东缘及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唐河、通天河及西大洋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稻、棉花。盛产红枣、柿子。为省红枣生产基地县、华北地区山羊板皮集散地。矿产有金、铁、煤、大理石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农机修配、铸造、水泥、制砖、木器加工等厂。京广铁路及京获、京磁、保涞公路经此。有晋察冀烈士陵园和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及古迹倒马关古城、六郎碑。


猜你喜欢

  • 叠溪所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改叠溪右千户所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叠溪古城。清改为叠溪营。

  • 锦西厅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析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寻改锦西厅,属锦州府。治所在江家屯(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钢屯镇)。1913年降为锦西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江家屯厅改名,治今辽宁省葫芦岛市

  • 母章德山

    一作母得章山。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东。《元史·世祖纪》:至元五年(1268),“改母章德山为定远城”。

  • 舒县

    西汉置,为庐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三十里城池乡。三国时废。西晋复置,治所移今舒城县。南朝梁废。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三国时废。西晋复置,南朝梁废。两汉及南朝齐皆为庐江郡治

  • 鹿头戍

    即鹿头关。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上。《元和志》 卷31德阳县: 鹿头戍 “在县北三十八里”。《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以所部兵作乱,入成都,西川节度使张延赏

  • 阿雷河

    今俄罗斯境鄂毕河上游支流。《元史·土土哈传》:牀兀儿“大德元年,袭父职,领征北诸军帅师逾金山,攻八邻之地。八邻之南有答鲁忽河,其将帖良台阻水而军……(牀兀儿)追奔五十里,尽得其人马庐帐。还次阿雷河,与

  • 华原山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附近。《方舆纪要》卷54朝邑县:华原山“在县西门外。《志》云,绕城西而北,以绝于河”。

  • 青石岭关

    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北青石岭。《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青石岭关 “在盖平县北十二里。凿山通路,形胜险隘,县出入必由,关上有 ‘万历’ 年号”。

  • 河池戍

    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北魏于此置广化郡广化县。《魏书· 肃宗纪》: 北魏正光五年(524),“ (莫折) 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樊元、张朗等攻仇鸠、河池两戍”。《水经·漾水注》: “河池水南径河池戍

  • 舞鹤台

    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南。唐乾封元年(666年),高宗封泰山,又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名封祀坛曰舞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