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岸科奇科尔卡。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科什噶尔 “在图斯库勒西岸”。
在今新疆昌吉市南。《清一统志·迪化州》: 孟克图岭 “在昌吉县南。山脉自哈屯博克达山,东行三百余里,至此冈峦特峻”。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 孟克图岭,“准语,孟克,经久之意。山雪经年不消,故名
唐开元七年 (917) 升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置,为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益州 (至德升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兼昆明军使,领益、彭、蜀、汉、眉、绵、梓、遂、邛、剑、荣、陵、嘉、普、资、嶲、黎、
隋开皇十一年(591)改遂城县置,属藤州。治所即今广西苍梧县(龙圩镇)。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改为戎城县。古县名。又作戎城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遂成(城)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南。属永平
一作哩乌。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柳梧。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柳吾谿。“柳吾”,藏语意为山岩角、小山咀。1960年并入堆龙德庆县。
自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经西口至南兴安 (今五岔沟附近)。长138公里。日伪于1934—1935年修筑。是洮索铁路的延长线。1937年展筑至阿尔山。至此称为白阿铁路。
清宣统元年(1909)置,属奉天长白府。治所在娘娘库(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松江镇)。民国《安图县志》卷1:“拟在图们江之左岸创设县治,以保国界,故定名安图。”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
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火烘乡。明郭子章《黔记》卷8:火烘坡“古名和弘, 山石高峻,其气燥燠,虽隆冬登之,亦汗出浃背”。元置镇宁州治此。
即今广西南宁市西北七十里那龙镇。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七年(1729)废。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西北那龙镇。明洪武四年(1371年)于此置巡检司。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西。《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峡涧“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水行石间,声如雷霆,拟于三峡之险。涧中有潭曰玉渊,众流奔注,中流有白石如羊,其南为三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