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洞墟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壶垌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 10化州: 壶洞在 “州北一百四十八里”。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壶垌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 10化州: 壶洞在 “州北一百四十八里”。
明置,属广宁右屯卫。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南东海滩。《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黑林堡“在广宁右屯卫西北五里。 自东北转南又有枯树、东海、凌河、槟榔、常丰、女真凡六堡”。清废。
即逢泽。在今河南商丘县南。《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东径睢阳县故城南。……睢水于城之阳积而为逢洪陂。”见“逢泽(1)”。
即筰都县。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汉书·西南夷传》: 元鼎六年 (前111),以 “莋都为沈黎郡”。《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莋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莋都县。”古县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
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唐开元十三年 (725) 于此置安陵县,天宝元年 (742) 改名高亭县,以高亭山为名。明、清置巡司于此。集镇名。在湖南省永兴县西部、高亭河南岸。高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
为凭祥州三隘之一。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四十五里友谊关旁。《方舆纪要》 卷111凭祥州 “绢隘” 条: “又镇南关旁有南关隘,所谓有一关三隘也。”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长青村。《清一统志 ·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拉哈站,入墨尔根城界,又六十五里至博尔多站。” 光绪二十年 (1894) 布特哈副都统移驻于
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吕氏春秋》称为九塞之一。
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河。《元丰九域志》卷7:东关县有杨挑溪。《清一统志·潼川府一》:杨桃溪“在盐亭县东南。……《旧志》:在今县东南五十里。自西充县流入,合盐亭水。按《舆图》:杨桃溪在蓬溪县西,在县东
①即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东南三十八里勐梭乡。宋大理时名木索甸。后改勐梭。傣语 “勐” 为地方,“梭” 为美丽,意即美丽的地方。②在今越南封土。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设掌寨。
在今湖南永州市南。唐柳宗元 《袁家渴记》: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处也。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