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洞墟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壶垌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 10化州: 壶洞在 “州北一百四十八里”。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壶垌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 10化州: 壶洞在 “州北一百四十八里”。
泽薮名。即雷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尚书· 禹贡》: “雷夏既泽。” 孔传: “雷夏,泽名。” 《周礼·职方氏》 注: “雷夏在成阳。” 《史记·五帝本记》: “舜耕历山,渔雷泽。” 皆此。北魏时东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五十里马底驿乡。《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怡容驿”条下:马底驿“元置堡,明初改为驿”。清置马底镇巡司。
在今山西隰县北。《史记·赵世家》:赵成侯十一年(前364),“秦攻魏,赵救之石阿”。即此。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西省隰县北。《史记·赵世家》:成侯十一年(前364年),“秦攻魏,赵救之石阿”,即此。
即今安徽霍邱县南河口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 霍邱县有两河口集。清道光 《安徽通志》卷29霍邱县: 河口集在 “县南六十里”。
即今山东阳信县东南四十里小桑乡。民国《阳信县志》有小桑落墅。东距大桑落墅十五里,故名。古地名。即今山东省阳信市东南小桑乡。与东南数里的大桑落墅总称桑落墅,元曾置巡检司于此。明初移于清河镇。
在今浙江衢县北。《方舆纪要》卷93衢州府西安县:灰岭“在府北九十五里,与严州府遂安县接界”。
1912年由呼玛地方析置,驻呼玛尔 (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金山乡)。1913年升为呼玛县。1912年由呼玛厅设置,治呼玛尔(今黑龙江呼玛县金山)。1913年升县。
西汉改燕县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东汉复为燕县。西晋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属胙州。四年 (621)废。古县名。西汉改燕县置,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属东郡。东汉复名燕县。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四十里丹竹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平南县图:东南有丹竹墟。
唐置,属龙游县。即今四川乐山市西三十里新桥镇(苏稽场)。《元和志》卷31龙游县:苏稽戍“在县西南三十里”。北宋为苏稽镇,清为苏稽场。均以唐人苏稽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