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津县

夏津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北三十里新盛店镇。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九年 (626) 又废。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鄃县置,属贝州。治所即今山东夏津县。五代汉改属大名府。元属高唐州,清属临清州。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西北边缘,西与河北省毗邻。属德州市。面积898平方千米。人口48.8万。辖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夏津镇。西汉置信乡侯国,属清河郡。东汉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鄃县,治今县北,属清河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夏津县,移治今址。《太平寰宇记》:“以县东有王莽河,又与古夏津城相连,因以为名。”宋属大名府。元属高唐州。明属东昌府。清属临清州。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省。1940年属鲁西行政区第三专区。后属冀南行政区第六专区(1941年)、第二专区(1945年)、河北衡水专区(1949年)。1953年划归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1994年属德州市。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是谷子、甘薯、高粱、棉花和油料作物。土特产有布袋鸡、金丝面等。工业有工艺美术、棉纺、造纸、汽修等厂。308国道、008省道在境内相交。古迹及纪念地有大成殿、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新丰 (豐) 驿

    明洪武初置,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镇。

  • 阳春郡

    南朝梁置,治所在阳春县(今广东阳春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春市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阳春县(今广东阳春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春市一带。隋开皇时废。

  • 宁西城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林金城改名,属西宁州。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四十里。后废。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以林金城改名,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属西宁州。后废。

  • 阊门县

    即昌门县。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寰宇记》卷104祁门县: “本名阊门,著于秦汉之代。县有巨石夹流水两相对,其状如门,故号阊门焉。东北又有涌流,其山左右云峰削成,其中坦陆周回数顷。唐永泰元年,土人方清作乱

  • 左能寨长官司

    明洪武中置,属临安府。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三十里嘎他。清嘉庆年间属石屏州。1933年废入石屏县。明洪武中置,治今云南省红河县西南左能。属临安府。辛亥革命后废。

  • 承雀山

    即凫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十二里。《魏书·地形志》: 高平郡高平有承雀山。《元和志》卷10作 “承注山”,《寰宇记》 卷14、《元丰九域志》卷1均作 “承匡山”。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4谓皆“承

  • 石门峡

    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四十五里石门镇。《水经·鲍丘水注》:灅水“东南径石门峡,山高崭绝,壁立洞开,俗谓之石门口”。即此。

  • 金锁关

    ①一名向阳峡。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42汾阳县: 金锁关 “岩崄插天,中断如辟,为汾水咽吭。汉、晋以来戍守处也。明初置巡司,寻废。隆庆初增筑关城,设兵防御,颇为严固”。②即今陕西铜

  • 牛屯河镇

    在今安徽和县南六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 碧云 (雲) 峰

    在今贵州遵义市西。《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 碧云峰 “在宣慰司西。四峰并峙,一峰迥出,青碧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