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鲁寺

夏鲁寺

在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南四十里。北宋元祐二年 (1087) 创建。藏语意为 “新生草芽” 或 “”。元时把持夏鲁寺政的地方势力阶氏家族曾受封为万户长,夏鲁为西藏十三万户之一。14世纪中叶,阶氏家族迎请当时喇嘛教著名僧人布顿·仁钦珠主持寺务,对寺庙又加以重修扩建。后以夏鲁寺为中心,创立了喇嘛教的夏鲁派,又称布顿派。主要建筑为大殿,木架结构和斗拱具有元代风格,是一座藏汉建筑的混合体。寺内还保存有元代壁画和八思巴文文告等珍贵文物。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东南。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由藏传佛教僧人杰尊喜饶迥乃兴建。元时,把持寺政的地方势力杰氏家族曾受封为万户长,夏鲁为西藏十三万户之一。14世纪中叶,杰氏家族迎请当时藏传佛教著名僧人布顿·仁钦朱主持寺务,寺又重修扩建。后以夏鲁寺为中心,创立了藏传佛教的夏鲁派,又称布顿派。共有4个扎仓。主要建筑为夏鲁大殿,木架结构和斗栱、玻璃瓦顶、吻兽砖饰等具有元代建筑风格,是一座藏汉建筑的混合体。寺内保存有珍贵的元代壁画、贝叶经和多张八思巴文文告。文告都是当年萨迦法王在接受了元朝皇帝敕书以后,转发给西藏各地的命令和通知,史料价值十分珍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金鲤潭

    在今云南呈贡县南。《方舆纪要》 卷114晋宁州归化县: 金鲤潭 “在治 (今化城) 南六里之白马勒村。旧为平原,恒苦亢旱。隆庆六年七月,田中忽水涌成深潭,有金鲤游泳其中,遂为一方灌溉之利”。

  • 连樊水

    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寰宇记》卷110临川县:连樊溪“甘渚《临川记》云,东兴人家曾以甑渍井中,乃流出连樊溪。甘渚以得之”。《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连樊水“在府城西北五里。源出连樊山,流至郡城西,抱城

  • 野父山

    即冶父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魏书·地形志》: 合州庐江郡潜县 “有野父山”。

  • 婆国伽蓝洲

    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之尼科巴群岛。《新唐书·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 (婆露国) 又六日行,至婆国伽蓝洲。”

  • 南源幻

    在今江西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丰县: 南源幻在 “县西北三十里,路出峡江县”。

  • 清世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介州。治所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二十里东青村。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平遥县置,治今山西省平遥县东青村。属介州。大业初省。

  • 斗口淀

    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元和志》卷17蒲台县:“海,在县东一百四十里。海畔有一沙阜,高一丈,周回二里,俗人呼为斗口淀,是济水入海之处,海潮与济相触,故名。今淀上有甘井可食,海潮虽大,淀终不没,百姓于其下

  • 底窝紫江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开阳县东北。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西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废。

  • 栲栳山

    ①即今山西大同县东北十七里阁老山。《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栲栳山 “景泰初,敌寇大同,镇帅郭登帅兵饵之,行七十里,至水头。……追四十里,至栲栳山,尽夺所掠而还”。②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五里。《方舆纪

  • 隆尧县

    1947年并隆平、尧山县置,属河北省。治所即今河北隆尧县。在河北省南部。属邢台市。面积749平方千米。人口48.1万。辖5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隆尧镇。1947年隆平、尧山县合并设隆尧县。1949年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