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夜郎县

夜郎县

①西汉置,属牂牁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东晋南朝时为夜郎郡治。梁大宝后废。

②南朝梁置,为夜郎郡治。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境。隋废。

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夷州。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贞观初废。

④唐贞观中置,属巫州。治所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便水市。长安四年 (704) 为舞州治。开元十三年 (725) 为鹤州治。二十年 (732) 为业州治。天宝元年 (742) 改为峨山县。

⑤唐贞观十六年 (642) 置,为珍州治。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西北。天宝元年 (742) 为夜郎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珍州治。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 (1108) 复置,移治今桐梓县西北夜郎乡。宣和三年 (1121) 废。


古县名。(1)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以夜郎地置,治所不详。为都尉治。始属犍为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后属牂柯郡。东晋、南朝时为夜郎郡治,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后废。寻复置,东移治今湖南省辰溪县境内。为夜郎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约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南。属夷州。贞观元年(627年)废。(3)唐贞观八年置,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曾先后为舞州、鹤州及业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峨山县。(4)唐贞观十六年置,治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为珍州治,天宝、乾元年间为夜郎郡治。唐末废。(5)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置,治今贵州省桐梓县北。属溱州。宣和二年(1120年)废。


猜你喜欢

  • 大匡山

    又名戴天山、大康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寰宇记》卷84龙州江油县: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高九百丈。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一百里至剑州阴合白泽水”。《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大匡山“在县西三

  • 清宁郡

    即南诏会川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元史·地理志》 会川路:“天宝末没于南诏,立会川都督府,又号清宁郡。”

  • 佛子山

    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太行第一峰。《清一统志·泽州府》:佛子山“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太行绝顶。淅水出焉。上有灵云寺”。

  • 大茅山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大茅山“在德兴县东南。山最磅礴,千峰万嶂,深林邃谷,为一邑之冠”。在江西省德兴市南部。属怀玉山。东北—西南走向。由花岗岩构成。有东、南、西、北、中五峰,中

  • 大原

    又作太原、大卤。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穀梁传·昭公元年》:“中国曰大原,夷狄曰大卤。”(1)古地区名。又称大卤。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

  • 鲊希黑营

    明置,属普安州。在今贵州盘县北境。万历 《贵州通志》 卷9: 普安州有鲊希黑营。

  • 越析州

    隋开皇五年 (585) 置,治所即今云南宾川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宾川县地。天宝后废。隋开皇初置,治今云南省宾川县北。南诏时废。

  • 古灵山

    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古灵山“在闽侯县西南七十里,瓜山之西。一名大帽山,又名蓆帽山。山腰有石室曰太乙崖,有甘泉曰安德泉,瀑布悬崖千尺。又有碧王潭,潭底沙石五色,灿若机锦。有古灵书

  • 归依城

    唐南诏置,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元史·地理志》 永昌州:“州在(会川)路北,治故归依城,即古会川也。唐天宝末,没于南诏,置会川都督。至蒙氏改会同府,置五睑、徙张、王、李、赵、杨、周、高、段、

  • 姑臧南山

    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祁连山。《汉书·地理志》 姑臧: “南山,谷水所出。” 《元和志》 卷40姑臧县: “姑臧南山,一名雪山,在县南二百三十里。” 《寰宇记》 卷152: “番和县南山,一名天山,又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