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云寺

大云寺

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隅。《清一统志·平阳府》:大云禅寺“在临汾县城内安道坊。唐贞观中建。俗名铁佛寺。内有大铁佛,头上建浮图”。

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云门山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旧在云门山后,明景泰间徙。唐李邕有《大云寺禅院碑记》。”

③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南。《新唐书·武后纪》 称:天授元年(690)“置大云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3载:“大云寺门东两壁鬼神,佛殿上菩萨六躯,净土经变,阁上婆叟仙,并尉迟画,黄犬及鹰最妙。”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载:大云寺“本后魏净土寺。隋大业四年, 自故城徙津阳门内。贞观三年,复徙此坊。天授二年改大云,会昌中废”。

④在今广西柳州市南柳江南岸仙迹山(今马鞍山)下。唐建。柳宗元《柳州复大云寺记》:“柳州始以邦命置四寺,其三在水北,而大云寺在水南。水北环治城六百室,水南三百室。俄而水南火,大云寺焚而不复且百年。”

⑤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北隅。清初《重修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载,大云寺为前凉王张天锡所建。原名弘藏寺,后改天赐庵。武则天称帝,令全国供奉《大云经》,改天赐庵为大云寺。

⑥唐建,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古纳拉古城。唐杜环《经行记》:“碎叶城,天宝七年,北庭节度使王正见薄伐,城壁摧毁, 邑里零落。昔交河公主所居止之处,建大云寺犹存。”


猜你喜欢

  • 拉加里宗

    一作甲日宗。即今西藏曲松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加里宗。1960年改设拉加里县。1965年改名曲松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拉加里。1960年撤销,改置拉加里县。

  • 相田市

    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十五里。《清一统志·袁州府》 “江西市” 条下: “又相田市,在 (萍乡) 县西十五里,路通湖南茶陵州攸县。”在今江西省萍乡市西。清时属萍乡县。

  • 江陂水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河。《水经·颍水注》:“颍水又东南,江陂水注之。水受大漴陂,陂水南流,积为江陂,南径慎县西,侧城南流入颍。”《元丰九域志》卷1:颍上县有江陂塘。

  • 一全坞

    或作一泉坞。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晋书·魏该传》:“时杜预子尹为弘农太守,屯宜阳界一泉坞。”《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一全坞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惟筑西面即为

  • 东下密城

    在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东南十八里后吉家。隋大业初改潍水县为下密县治此。唐武德八年(625)废。以其在旧下密县城(今潍坊市)东,俗称东下密。

  • 马家集镇

    即今江苏六合县北马家集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六合县图:北有马集。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六合县:“马家集在北,接安徽天长县界。”

  • 邛水十五洞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并团罗、得民、晓隘、陂带、邛水五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长吉乡司前村。永乐十二年(1414)属镇远府。清改为邛水长官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邛水县置

  • 东沙角

    即今浙江岱山县(高亭镇)西北二十里东沙镇。清光绪《浙江省沿海图说》岱山:“中小轮船东沙角亦可停泊。”

  • 临济

    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二年 (前208) 冬,章邯 “灭魏咎临济”。《续汉书 ·郡国志》 陈留郡平丘: “有临济城。”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南临古济水。《史记·田儋列传》:秦

  • 新河堡

    又名新河驿。明置,属山丹卫。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四十里新河村。《方舆纪要》 卷63山丹卫: 新河堡 “正德中,边将张鹏等败寇于新河北山坡,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