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别山

大别山

①即今湖北东北与安徽西南部交界处之大别山。《尚书·禹贡》:“内方至于大别。”《汉书·地理志》 六安国安丰县:“《禹贡》大别山,在西南。”《水经·決水》:“決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安丰、雩娄均在今河南东南部固始县东南。其西南正是今湖北、安徽二省交界处。

②一名鲁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东北之龟山。《左传》:定公四年(前506),楚子常“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元和志》卷27汉阳县:鲁山“一名大别山,在汉阳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


(1)古山名。《尚书·禹贡》:“内方至于大别。”“过三澨,至于大别。”《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年):蔡侯、吴子伐楚,楚“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历来说法不一:《汉书·地理志》以为在六安国安丰县(治今河南固始县东南)西南;《元和郡县志》以为即鲁山(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大桥汉阳一侧的龟山);《史记索隐》以为即甑山,在今湖北省汉川市东南。凡此皆推测之说,无确切根据。近人以为当在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南至红安县界,则与《禹贡》、《左传》记载均能符合。(2)今山名。(1)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境。西北—东南走向,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为古老褶皱山脉。海拔 1000 米左右,主峰天堂寨(1729 米),在湖北省罗田县东北。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为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河流上游修建许多水库,主要有湖北的白莲河水库,安徽的梅山、响洪甸、佛子岭、花凉亭等水库。多亚热带用材林和经济林,为全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革命根据地。(2)即“龟山”。


猜你喜欢

  • 沧县

    1913年改沧州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即今河北沧州市。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市。面积 1527 平方千米。人口65.8万。辖4镇、15乡(含4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沧州市新华区。

  • 县坑港

    在今湖北蒲圻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6蒲圻县:县坑港“在县西北八十里。县境之水,多由此通大江”。

  • 许官店

    即今山东平原县西恩城镇。明、清为恩县治。《明史·地理志》 高唐州恩县:“今治本许官店,洪武七年七月徙于此。”

  • 凌云 (雲) 县

    清乾隆三年 (1738) 置,为泗城府治。治所即今广西凌云县。《清一统志·泗城府》:凌云山 “在凌云县北半里。极高峻”。县以山名。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 休循州都督府

    唐显庆三年(658)于拔汁那国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贞元六年(790)后废。

  • 僧塔汛

    即多云镇。今湖北罗田县东北九十四里僧塔寺镇。清置千总驻防。光绪 《罗田县志》 卷4 《兵事》: 同治三年 (1864) 五月,捻军攻占罗田县城,知县王臣弼 “临阵受伤,退保多云镇,同僧塔汛千总吴必昌招

  • 流鞍河

    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7沈丘县: “流鞍河在县东北二十里。《志》 云: 自项城县西接百尺沟,经县境,至江南颍州西二十里而入于颍河。”

  • 越城岭

    一作越城峤。又名越岭、始安岭、临源岭、全义岭。在今广西全州、资源二县间湘、粤交界处。长200公里。《水经· 漓水注》: “湘、漓之间,陆地广百余步,谓之始安峤,峤即越城峤也。” 又 《湘水注》: “越

  • 伊阙关

    东汉中平元年(184)置,属八关都尉。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为洛阳南面门户。以伊阙为名。《后汉书·灵帝纪》 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即此。后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伊阙山上。东汉中平

  • 鸣鹤城

    北宋属洮州,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镇东。《寰宇记》 卷 154洮州临潭县: “鸣鹤城、镇念城、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今属郡地。” 《清一统志·巩昌府》: 鸣鹤城 “在洮州厅东。…… 《明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