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名府

大名府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府置,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北宋庆历二年(1042)建为北京。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威县、临西、馆陶和山东临清、夏津、冠县、莘县及河南内黄等县市地。元改为大名路。明复改为大名府,移元城县于府城(今大街乡)。清移大名县于今治,并元城县入大名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及河南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山东东明等县市地。1913年废。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年)改广晋府置,治元城、大名(今大名县东北)。宋辖境约今河北省大名、魏县、成安、广平、威县、临西、馆陶,山东省临清、夏津、冠县、莘县,河南省内黄等市县地。府城跨御河,居交通要冲,宋时为河北重镇。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建为北京,八年设大名府路安抚使治此;熙宁中后为河北东路治所。府城外城周四十八里余;内为宫城,周三里余。金天会八年(1130年)立刘豫为齐帝,曾建伪都于此。正隆二年(1157年)后为大名府路治所,辖境北部略有缩小。元改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仍改府。三十一年府城因境内漳、卫水泛滥而塌毁,迁今大名县。清辖境约今河北省大名、魏县,河南省濮阳、南乐、清丰、长垣,山东省东明等市县地。1913年废。


猜你喜欢

  • 新邱铁路

    为京奉铁路支线。自励家窝站 (在今辽宁黑山县附近) 至阜新 (今阜新市) 东北新邱止。全长60公里。专为运煤而设。

  • 宁北节度

    唐南诏前期置,治所在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二十二里,中所稍东)。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南诏后期改剑川节度。公元8世纪中南诏置,治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中所)。辖境

  • 甘水驿

    唐置,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南岸。唐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洛河与甘水河会合处。为唐代长安、洛阳间南道交通驿站。《旧唐书·吕元膺传》:元膺为东都留守,“都亭驿卒五人,甘水驿卒三人”;许浑《晨装》,本注

  • 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

    即今青海东南部的阿尼马卿山。《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积石山“即今大雪山。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

  • 北山关

    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冕宁县北。《方舆纪要》卷74番卫军民指挥使司“乌角关”条内:“卫北二十里有北山关, 皆为戍守处。”清设把总驻守。

  • 叶榆泽

    即今洱海。在云南西部,大理市东。汉至南朝称叶榆泽。《汉书·地理志》 叶榆县:“叶榆泽在东。”

  • 南旺县

    1944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汶上县运河以西及郓城县东南部地析置,驻曹庄 (今山东嘉祥县西北梁宝寺镇)。1949年改属平原省。1952年复属山东省。1953年撤销,并入嘉祥、梁山二县。旧县名。山东解放

  • 海晏县

    1943年改海晏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三角城 (今青海海晏县)。1952年改为海晏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改为海晏县。在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上游、青海湖东北岸。属海北藏族自治州。面积4360平方千米

  • 敏珠林寺

    在今西藏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南岸。17世纪中叶由喇嘛教宁玛派 (红教) 僧人居美多吉主持兴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敏珠林”,藏语意为成熟解脱洲。

  • 临卡石

    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北。清雍正七年(1729) 置临卡石土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