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路
元改大名府置,属中书省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河南内黄、清丰、南乐、浚县、濮阳、滑县、长垣及山东东明等县市地。明初改为大名府。
元改大名府置,治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邱县、魏县及河南省南乐、内黄、清丰、濮阳、浚县、滑县、长垣和山东省东明等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府。因地为漳、卫、黄河所经,故为河防要地。
元改大名府置,属中书省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河南内黄、清丰、南乐、浚县、濮阳、滑县、长垣及山东东明等县市地。明初改为大名府。
元改大名府置,治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邱县、魏县及河南省南乐、内黄、清丰、濮阳、浚县、滑县、长垣和山东省东明等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府。因地为漳、卫、黄河所经,故为河防要地。
①在今甘肃泾川县西。《旧唐书·吐蕃传》:贞元三年(787),“北攻连云堡,又陷。堡之三面峻峭。唯北面连原,以濠为固”。②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附近。《新唐书·高仙芝传》:唐天宝六年(747),高仙
在今湖北荆沙市东。《清一统志·荆州府》:红马湖“在江陵县东一百里。上承三湖,下入白螺。春夏水涨,浩淼无涯”。
亦名望台、义台。战国赵武灵王筑。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十七年 (前309),“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即此。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东安县:九星岩,“九峰尖秀如玉笋,下有岩穴如堂,中有幽径,又有石泉,水引流可以溉田”。《清一统志·罗定州》:九星岩“群峰森列,独西南一峰有石室。穹窿
亦作恭洲墟。即今广东大埔县西南大麻镇东南恭洲。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东省全图》:大埔县西南有弓洲。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正德后属吐鲁番,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15世纪中叶,土鲁番东进,成化八年(1472年)一度据其域,遂于苦峪(今甘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南乌来乡。原为高山族泰雅人乌来社。“乌来”系番语温泉的音译。乌来温泉为台湾北部著名温泉之一,附近并有瀑布,故为游览胜地。
①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左传》:文公元年(前626),卫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又,定公六年(前504),“公侵郑,取匡”。皆此。②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睢县三十里匡城乡。《春秋》:僖公十五
①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以邛都国地置,治所在邛都县 (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五里)。《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有嶲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因名。《后汉书·西南夷传》 注: “言其越嶲水以置郡
北宋置,属河间县。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六十里束城镇。元置巡检司于此。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北部。面积100.1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束城,人口 3030。因被古易水、高河约束全城,故名。汉束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