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门
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名夏门,魏、晋改名大夏门。《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来至洛阳郭下索尸,北魏孝庄帝“升大夏门望之”, 即此。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汉称夏门,魏晋改名。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至洛阳郭下索荣尸,北魏孝庄帝登大夏门望之,即此。
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名夏门,魏、晋改名大夏门。《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来至洛阳郭下索尸,北魏孝庄帝“升大夏门望之”, 即此。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汉称夏门,魏晋改名。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至洛阳郭下索荣尸,北魏孝庄帝登大夏门望之,即此。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直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后地入吐蕃废。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绥州置,治所在四会县 (今广东四会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地。贞观十三年 (639) 废。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绥州置,治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市)。贞观
古部落名。春秋末分布于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县地。善于骑射畜牧。《史记·赵世家》: “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 后迁至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南部。秦末被匈奴征服,移住今鄂
唐总章元年(668)置,属陆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元和志》卷38乌雷县:“因乌雷州为名。”天宝初属玉山郡,乾元初复属陆州。大历三年(768)移治今越南芒街东南玉山。北宋开宝中废。古县名。
西晋置,属敦煌郡。治所即今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后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属敦煌郡。十六国仍属敦煌郡。后废。
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十八里仙口村。《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仙口寨“在沙园所南,近平阳县之仙口山”。
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驻地阿腾席连镇。清以来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驻地。“阿腾席连”,蒙古语意为“金桌子”。
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西南。《辽史·太祖纪下》: 天显二年 (927),“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②即明祖陵。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明洪武二十年 (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境。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等县一带,属牂牁郡。东汉废。
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梁、陈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