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巴山

大巴山

亦名大巴岭山。在今陕西南郑县南、四川南江县东北,为米仓山南支。《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南郑县:“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水经注》云:廉水出巴岭,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明史·林俊传》:兰廷瑞义军:“越汉中三十六盘,至大巴山。官军追及,复大破之。”即此。《清一统志·汉中府一》:大巴山,“《旧志》:在县南一百九十里,西乡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延亘数百里。冬夏积雪,中包孤云、两角、米仓诸山,南接四川巴州界”。


简称巴山。绵延在甘肃、四川、重庆、陕西、湖北五省市边境山地的总称。西北—东南走向。包括摩天岭、米仓山和武当山等。海拔 2000~2500米。狭义的大巴山仅指汉水支流河谷地以东,渝、陕、鄂三省市边境的山地。主峰神农顶,海拔 3105 米,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境内。是中国亚热带、温带多种古老植物发源地之一。亦为四川、汉中两盆地间的界山,对冬季北方寒冷气流南侵有屏障作用。《舆地纪胜》汉中府:“大巴山,在南郑县(南)一百九里,秋冬积雪至丈余。”《读史方舆纪要》巴州南江县:大巴山,“县北二百里。高耸千寻,岩径极险,春夏积雪不消,与汉中诸山相连,为巴汉巨镇,梁州中土也。一名巴岭山”。并即此。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通古铁路

    又称北古铁路。从北京双桥经顺义、怀柔、密云,至古北口。全长 125 公里。日 伪于1937—1938年修筑。今为京承线的一部分。

  • 南头城

    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方舆纪要》卷101南海卫: 东莞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七年置,有砖城,周三里有奇,环城为池。一名南头城,备倭指挥亦驻于此”。其后,先后为新安县、宝安县城。

  • 始新县

    ①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分歙县置,为新都郡治。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北五十余里千岛湖威坪岛附近。西晋为新安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废。②亦作始新左县。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

  • 克明镇

    金置,属临泉县。即今山西临县西北克虎寨镇。元废。

  • 集宁路

    元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集宁县 (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及集宁市地。明废。故城遗址尚存。有皇庆元年 (1312) “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元仁宗前置,

  • 鸡西县

    1949年8月改鸡宁县置,属松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鸡西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旧县名。1949年改鸡宁县置,治今黑龙江省鸡西市。1956年撤销,改设鸡西市。

  • 象鼻岭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安顺府》: 象鼻岭 “在永宁州 (治今永宁镇) 西废慕役司 (今花江镇) 西北四十里。路出滇黔,必经其下,险峻难登”。清陈鼎 《黔游记》: “象鼻岭两峰壁

  • 宁羌卫

    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治所即今陕西宁强县。成化二十二年(1486)改为宁羌州。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以沔县之大安废县置,治今陕西省宁强县。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置宁羌州。

  • 黄堂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卷6: 黄堂,“ 《郡国志》: 在鸡陂之侧,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

  • 乐至场

    在今四川乐至县。盛产盐,为盐场。民国设场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