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城
在今新疆乌什县。唐为温肃州治。《新唐书·地理志》:“大石城一曰于祝,曰温肃州。”
在今新疆乌什县。唐为温肃州治。《新唐书·地理志》:“大石城一曰于祝,曰温肃州。”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明史·刘显传》:万历六年(1573),镇压戎县都掌蛮,攻九丝城,“阿二、方三走保牡猪寨。……诸军攻牡猪,擒方三”。即此。
清同治间筑城,即今甘肃西峰市。光绪《甘肃新通志》卷9:西峰镇“城周三里许,外环市廛,民居稠密,为繁盛首区”。
即寻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元《长春真人西游记》:“过大河至邪米思干大城之北。”即此。即“寻思干”。
即今浙江慈溪市 (浒山镇)。旧属余姚县。清乾隆 《绍兴府志》 卷7 《市》 引 《万历志》: 浒山市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山所城东门”。1954年后为慈溪县治。
在今陕西定边县东。《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石涝池在镇西。正德初,督臣杨一清议于延绥定边营迤东石涝池,至宁夏横城三百里内边墙,增筑高厚处也。”
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当曲西岸。为清代西藏拉萨至西宁驿站之一。乾隆《卫藏通志》卷4:伊克诺木罕乌巴什“六十里至吉利布拉克”。
清置,属开州。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五十二里两门镇。
北魏置,属益州(西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嘉陵江东岸竹坝河口附近。《魏书·邢峦传》:“萧衍辅国将军任僧幼等三十余将,率南安、广长、东洛、大寒、武始、除口、平溪、桶谷诸郡之民七千余户,相继而至。”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东南。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兄昌黎王冯熙建。 《水经·㶟水注》:如浑水 “又南径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彩
明置,属高台所。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南一百二十里红崖子乡。清设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