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土谢图王旗。后金崇德元年(1636) 置,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1914 年划归奉天省。1929 年属辽宁省。1945年划归辽北省。
即今山西平陆县。1959年平陆县徙治于此。《清一统志·解州》 “沙涧”条:“又有圣人涧,在县东二十五里。源出东北三十里傅说冢下马跑泉,稍下复有二泉,三派合流绕傅岩南入河,即《水经注》所云东北山溪中小水
①又名东皋。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三十二里高桥。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奉贤县: “高桥在城 (今奉城镇) 西北隅三里。”②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北四十里高桥镇。清同治 《上海县志》 卷1: 高桥镇
①北魏景明元年(500)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因县频山有二土阙,状似门,故曰土门。隋大业二年(606)废。义宁二年(618)复置,属宜州。唐贞观十七年(643)又废。②唐武德二年
即五篆山。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 ·庆远府》: 武篆山 “一名五篆山。耸秀菁葱,上多大猿奇鸟”。
即今广东罗定市西北榃滨镇。《清一统志·罗定州》: 夜护巡司 “在西宁县西南八十里。本朝雍正十一年置。有城,明万历十七年筑”。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勐腊县西七十五里勐润哈尼族乡。傣语“勐” 为平坝,“润”为跨越,意即跨越的坝子。传说佛祖从塔庄匡一步跨越勐捧,落脚到此坝,故名。
建置不详。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涢水流域。北周天和二年 (567) 废入唐州。
北宋置,属项城县。在今河南淮阳县南、沙河北岸。
即今山东苍山县南二十里三合乡。《方舆纪要》卷33沂州“亶丘戌”条下:“又西南有三合村,与峄县接界。东、西二泇水及鱼沟水合流于此,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