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荆镇

大荆镇

清置,属湘阴县。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四十八里大荆街。有巡司驻此。


(1)在浙江省乐清市北部、雁荡山东麓,东南濒乐清湾。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人口1.3万。以境内大荆山得名。元置大荆驿,明为岭后驿。清筑城池屯兵。1949年4月为黄乐县治,同年7月废。民国时置镇,1959年为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0年复为镇,1992年东林、雁东、水涨乡并入。主产稻、甘薯。特产香鱼、茶叶。有牛郎山茶场。沿海海水养殖较发达。有啤酒、绣衣、草编、电力设备等厂。杭温、永乐公路经此。有舟山头埠海运港。风景名胜有接客僧、东石梁、石门潭等雁荡山景点。(2)在湖南省汨罗市东北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街,人口3460。镇以驻地大荆街得名。为古驿道所经。明、清时为湘阴县东北最大市镇。抗日战争中被日军全部焚毁。1945年后建新街。1949年置大荆乡。1956年为三江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析置大荆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主产稻,并产西瓜、茶叶。特产“大荆无籽瓜”。有阀门、汽车修配、电子等厂。为市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经此。(3)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北部。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村,人口1840。传说古时此地紫荆丛生,并有大荆,故名。清代曾置镇;同治年间,西捻军与清军在此交战,老镇毁于兵火,南迁今址。1961年设大荆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稻。为区北部农贸集市。洪箭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巴斗山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巴斗山“高入云表,登其巅者盛夏挟纩,俯视乾、凤、泸、麻苗寨民村,历历在目,绵亘数十里。东之五里坪,西之军田坪,南之踏虎,北之狗岩,

  • 崇德县

    ①南朝宋元嘉中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隋平陈,废入平兴县。②五代晋天福三年 (938) 吴越分嘉兴县置,属秀州。治所在义和市 (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寰宇记》 卷95

  • 箐口岭

    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箐口岭 “在长宁县 (治今县南双河镇) 东六十里”。

  • 中召集

    一名中赵集。即今河南内黄县南中召乡。旧属滑县。民国《重修滑县志》卷6:“中召集,七十五里。”1949年改属内黄县。

  • 岩帅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岩帅镇。1937年于此置沧源设治局。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1945年迁治今县东北勐省镇。1950年迁回岩帅镇。1951年改设沧源县。1952年沧源县迁治今

  • 郎郭州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 浙源山

    在今江西婺源县北。《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浙源山 “在县北七十一里。一名浙岭。高三百余仞,周二十五里。婺源诸水多西入鄱阳,惟此山之水东会休宁、祁门、黟县诸水,至歙浦,又会织溪、歙县之水,赴

  • 方城郡

    西魏置,治所在方城县(今河南方城县)。寻废。

  • 韩王山

    在今河北涉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49涉县: 韩王山,“相传韩信曾驻兵于此”。

  • 枫溪墟

    即今广东潮安县西北枫溪镇。清光绪 《潮州府志》 卷14: 海阳县 “墟市” 有枫溪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