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通镇

大通镇

①北宋置,属铜陵县。即今安徽铜陵县西南二十里大通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②北宋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元改名乌山铺。

③北宋置,属南海县。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


(1)古镇名。(1)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元改名乌山浦。(2)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北宋属南海县。(2)今镇名。(1)在安徽省天长市西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通,人口1530。原以蒋姓始居,名蒋家集,后因交通来往方便,取“四通八达”之意,改为今名。为市境古镇,1959年改为大通公社,1983年改为大通乡,1989年复为大通镇。1992年便益、坝田乡并入,1993年便益乡析出。主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水泥预制件、羊毛衫、玻璃仪器、鞋楦头等厂。有公路西通平安接205国道。(2)在安徽省铜陵县西南部、青通河入长江口。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通。人口 8000。因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而得名。1952年置大通镇,1958年改公社,1968年复置镇。产棉花、稻、油菜籽、蔬菜。有纺织、酱品、酿造、食品等厂。和悦洲夹江处建有白鳍豚养护场。为沿江古镇,铜陵、青阳、贵池三县(区)间农、副、水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繁木公路,设长航及内河客货运码头。(3)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部。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通,人口1300。镇以驻地名,明初兴场。清末以地当南充—蓬溪大道得名。1949年设大通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置镇。1992年龙池、天星二乡并入。1993年改属嘉陵区。1994年天星乡划出。产油菜籽、花生、柑橘、蚕茧。有农机、粮油加工、铸铁、机械、服装等厂。有公路通川鄂公路。


猜你喜欢

  • 纳雪

    即比如宗。今西藏比如县。“纳雪”藏语意为那曲河下游。

  • 范阳国

    西晋改范阳郡置,属幽州。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东、永清以西、容城以北和北京市房山区以南地区。北魏复改为范阳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范阳郡置,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辖

  • 高黎共山

    即今高黎贡山。在今云南西部。唐代至清称高黎共山。唐樊绰 《蛮书》 卷2: “高黎共山在永昌西,下临怒江。左右平川,谓之穹赕,汤浪加萌所居也。草木不枯,有瘴气。自永昌之越赕,途经此山,一驿在山之半,一驿

  • 永阜场

    明置永阜盐场,属利津县。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五十里。清初设盐大使管理。光绪间为水淹没,改设盐卡,附属于王官场。

  • 黄金洞

    即今湖南平江县东八十九里黄金洞金矿。宋以后为产金之地。又称黑洞。在湖北省咸丰县城西北十三盘山。洞口高大,分两层,上为干洞,下为水洞。进上洞约百步,有“栈道长数十丈”,河流潺潺玉鸣,石笋石幔千姿百态,璀

  • 里洞

    即今广东新兴县南里洞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兴县南有里洞。

  • 雒阳南宫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据顾野王 《舆地志》 记载: “秦时已有南北宫。” 《史记·高祖本纪》 说: 刘邦曾 “置酒雒阳南宫”。同书 《张良传》 还记载,刘邦曾 “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

  • 花怜水

    即今广西平南县北大同江(同和江)。《元和志》卷37大同县:“花怜水,在县东北二十步。”源出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观音山南麓,东南流至藤县西北入浔江。

  • 人和寨

    在今河南光山县东南。清同治三年(1864)赖文光率领捻军大败僧格林沁部,杀清将巴扬阿等于此。在今河南省光山县东南。清同治三年(1864年)赖文光率捻军大败僧格林沁部,杀清将巴扬阿等于此。

  • 开远门

    又称安远门。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北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