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山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一百余里海中上、下大陈岛之总称。《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大陈山“在县东南海中。《志》云:台州之山,惟大陈膏腴,且有淡水,每为倭贼所据, 防守最切。嘉靖三十四年,官军败倭于此”。
古岛屿名。即今浙江省台州市东南大陈岛。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官兵败倭寇于此。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一百余里海中上、下大陈岛之总称。《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大陈山“在县东南海中。《志》云:台州之山,惟大陈膏腴,且有淡水,每为倭贼所据, 防守最切。嘉靖三十四年,官军败倭于此”。
古岛屿名。即今浙江省台州市东南大陈岛。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官兵败倭寇于此。
在今江西金溪县东。《舆地纪胜》 卷29抚州: 金窟山 “在金溪县东。前有金窟,又有仙人麻鞋迹,宛然而存”。《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金窟山“高三百丈,周十五里,与银山相连。中有石窦,乃旧日采金之所”。
在今云南临沧县西南。《清一统志·顺宁府》: 梳头山 “在缅宁西南。高六十里”。
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三十里,北戴河入海处。其地有联峰山、临榆山、仙人洞、汤泉山、背牛顶、劳岭诸胜。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辟为避暑区。1936年设立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为北方避暑胜地。在河北省秦
一名岸门。在今河南许昌县西北。《续汉书·郡国志》 颍川郡颍阴县: “有岸亭。”
唐置,属彭州。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 一说在今彭州市西北隆丰镇东南二里。《资治通鉴》:唐元和元年(806),高崇文“克成都。刘辟、卢文若帅数十骑西奔吐蕃,崇文使高霞寓等追之,及于羊灌田”。即此。
即区栗城。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石杆河与甘露河合流处。《南齐书·林邑国传》: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交州剌史檀和之伐林邑……和之进兵破其北界犬戎区栗城,获金宝无笇,毁其金人,得黄金数万斤
五代时吴国置于长江口西沙,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响哃镇附近。南宋嘉定十五年 (1222)置天赐盐场于此。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崇明州。古镇名。本通州滨海沙洲。五代吴置,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属
在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大道376号。原为讲武堂,建于清末。1926年为江西陆军将校讲习所。1927年春朱德在此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教育长。成为南昌革命活动的一个基地和堡垒
明洪武十九年(1386)于思明凤凰山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二十年(1387)迁治南宁府(今南宁市),二十二年(1389)又迁治今横县。后废。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
明洪武十五年 (1328) 改茫部路置,次年属四川布政司。治即今云南镇雄县北茫部镇。十七年升为军民府。嘉靖五年 (1526) 移治今镇雄县,改名镇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