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华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1939年5月,八路军在此强袭日本侵略军,“大龙华战斗”全歼守敌。
集镇名。在河北省易县城西部。大龙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00。传昔有龙华店铺,因名龙华店。后分为两村,此村较大,故名。产小麦、玉米、甘薯。有粮食加工、修配、轧花等厂。112国道(南线)经此。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1939年5月,八路军在此强袭日本侵略军,“大龙华战斗”全歼守敌。
集镇名。在河北省易县城西部。大龙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00。传昔有龙华店铺,因名龙华店。后分为两村,此村较大,故名。产小麦、玉米、甘薯。有粮食加工、修配、轧花等厂。112国道(南线)经此。
即今广西田阳县西南巴别乡。《清史稿·地理志》:百色厅恩阳县西有巴平墟汛。
北宋置,属羁縻兰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南六十里。后废。古县名。北宋崇宁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南。属兰州。后废。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南、宜兴市西北之滆湖。《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滆湖在“府西南三十五里。南北百里,东西三十余里。一名西滆”。即“滆湖”。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东村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兴国县东北有东村汎墟。
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北三十五里东葛村。南朝梁末为临滁郡治。《舆地纪胜》卷42滁州云:古临滁郡“在清流县东五十五里之葛城。俗呼为罗城。按《魏书志》,梁置临滁郡治葛城,恐即此地也”。
宋改西亭驿置,在今浙江绍兴市西门外。明改蓬莱驿。
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清一统志·顺天府》 载: 法海寺 “在宛平县西四十里。旧名龙泉寺,明正统四年改建”。据寺内保存的 “法海禅寺碑” 记载,该寺于明正统四年 (1439)动工兴建,正
①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山南道置,为十五道之一。治所在梁州(后改兴元府,在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甘肃嶓冢山以南,四川江津、永川等市县以北,陕西佛坪、西乡、镇巴和四川城口、开县、大竹、
1913年析高台县置,属甘肃安肃道。治所在毛目城(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1928年改名鼎新县。旧县名。1913年由高台县所属毛目分县析置,治今甘肃省金塔县东北鼎新。1928年更名鼎新县。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七十里。清有千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