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塘山
即今广西容县、北流两县东南之天堂山。《明一统志》卷84梧州府:天塘山“在容县南一百五十里。上有塘水,旱涝不增减,故名”。《方舆纪要》卷108容县:“《通志》:山周二百余里,南接信宜。多竹木,有石窍出泉,流至山下为池。”
古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东南。上有塘,旱、涝时不减增。山上有窍,出泉流下为池,分九支,汇于渭龙江。
即今广西容县、北流两县东南之天堂山。《明一统志》卷84梧州府:天塘山“在容县南一百五十里。上有塘水,旱涝不增减,故名”。《方舆纪要》卷108容县:“《通志》:山周二百余里,南接信宜。多竹木,有石窍出泉,流至山下为池。”
古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东南。上有塘,旱、涝时不减增。山上有窍,出泉流下为池,分九支,汇于渭龙江。
亦作苻关、符关。西汉置,即今四川合江县。《史记· 西南夷列传》: 建元六年 (前135),“乃拜 (唐) 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即此。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东南二十七里二甲镇。当串场河南岸。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南有“二甲”。在江苏省通州市东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8.9万。镇人民政府驻二甲,人口9000。
在今山西昔阳县西。《魏书·地形志》: 乐平县有沾岭。《水经·清漳水注》: “清漳出沾县故城东北,俗谓之沾山。”
辽置,即今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为使臣宿息之所。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路振使辽,经孙侯馆。即此。后改名望京馆。辽置,即今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为使臣宿息之所。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路振使辽,经孙
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北。为清代大型皇家御园。初为清世宗藩邸赐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 (1709),至乾隆年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屡有修建。圆明园由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外围周长10公里,占地
即今辽宁康平县 (康平镇)。《清史稿·地理志》 康平县: “旧名康家屯,光绪三年移八家镇经历治此。六年析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前宾图王旗东境,改置县。”
①《尚书·禹贡》 导漾:“东为北江,入于海。”旧释皆以北江为“三江”之一。说法不一:(1) 《汉书·地理志》 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北江在北,东入海”;《水经·沔水》:“又过毗陵县北,为北江”;徐锴
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寰宇记》卷144随县:驴泉山“在县北九十里。上有池,旱不涸。昔出神驴,故以为名。《荆州记》云,驴泉山石卤润,牛马经过,贪其甘,不能去。土人云,牛马解逸,即此山寻之”。
在今山西岚县北。《方舆纪要》卷40岚县:“天邨寨在县北三十五里。有城周二里,洪武九年调镇西卫官兵戍守。”清初废。
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恩乐镇北。《清一统志·镇沅州》 引 《云南通志》: “者乐甸司治在其上。峰峦耸秀,为司治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