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宝山

天宝山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卷102:“天宝山有茶棚庵、山神庙、七圣庙。”

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明嘉靖《建宁府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宝山“在丰乐里。延袤五六十里,峰峦起伏,联属不绝,下有天宝寺”。

③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天宝镇。明嘉靖《龙溪县志》卷1:天宝山“在县西北二十一都。……宋时有明珠夜飞入九龙江,为渔人所得,以贡,因名”。《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龙溪县:天宝山在“府西三十里。五峰峭立,周百余里,郡之望山也。宋大中祥符中山下溪产大珠,入贡,因名”。

④在今江西崇仁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崇仁县:天宝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峭拔森耸,为郡界伟观”。

⑤在今四川会东县南嘎吉乡境。清同治《会理州志》卷1:天宝山“在南一百九十里戛吉场后”。产银、铅及锌。


(1)山名。在山东省平邑县境内。海拔501米,面积11平方千米。取“物宝天华”之意,故称天宝山。山上以至峪底遍植梨树,素称“黄梨之乡”。黄梨栽培已有二百余年历史,现有梨树十五万株。名胜古迹有小圣堂(始建于元代)、朝阳洞和赵庄溶洞等。朝阳洞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巨大石壁,钟乳形状各异;上层洞窟宽敞,可容数百人。赵庄溶洞,顶部垂钟乳,地下石笋、石柱林立。抗日战争时期北海银行曾在此印制过解放区发行的纸币。(2)集镇名。在吉林省龙井市西北部。属老头沟镇。人口1万。原天宝山镇人民政府驻地。镇因天宝山得名。山高有宝藏,金代在此炼银,故名。有铅锌矿及机械、制材、食品等厂。有公路东接302国道。


猜你喜欢

  • 官塘驿市

    即今湖北蒲圻市东北四十里官塘驿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蒲圻县东北有官塘驿市。

  • 广陵镇

    ①金置,属寿光县。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三十五里广陵乡。②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四十里曲霞镇。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1泰兴县:东南“四十里曰路庄,曰广陵镇”。在江苏省泰兴市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5.9

  • 夏代方国。即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左传·襄公四年》 载,魏绛曰: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而用寒浞。” 杜注: “寒,国。”《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

  • 毡 (氈) 帽山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清一统志·宣化府》: 毡帽山 “在赤城县北,独石城西北十里。圆耸卓立,远望如帽,因名。一名簪缨山”。

  • 发干县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冠县东南。武帝封卫青子登为侯邑。后为县。三国魏属阳平郡。北齐废。②南朝宋置,属东安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二十里古城庄。南齐废。

  • 光迁镇

    即今湖北保康县治。旧名潭头坪。1912年后改为光迁镇。1949年改为城关镇。

  • 思善县

    三国魏改思善侯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时改东汉思善侯国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属汝南郡。西晋时废。

  • 骆驼河

    即今内蒙古扎赉特旗西北绰尔河支流吉根河。《清一统志·科尔沁》: 骆驼河 “在右翼前旗北二百里。蒙古名特门河。源出葛尔济隆山,东流入戳儿河,东入嫩江”。

  • 袁灶港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 东南十六里袁灶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通州 (今南通市)东有袁灶。

  • 洙泾镇

    又名朱溪。即今上海市金山县治朱泾镇。宋置大盈务。元置巡司。明初置税课局。清初置泖桥巡司。乾隆二十四年 (1759) 金山县徙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