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观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洞霄宫“唐弘道初建天柱观,乾宁二年钱镠重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洞霄宫。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洞霄宫“唐弘道初建天柱观,乾宁二年钱镠重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洞霄宫。
即旋鸿池。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东、西海子村一带。《魏书·太祖纪二》; 天兴二年 (399)二月,“又穿鸿雁池”。
亦作拔达克山。本元代之巴达哈伤、明代之巴答黑商。在今阿富汗东北境巴达赫尚一带。《清史稿·兆惠传》: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讨伐大小和卓木,“富德师复进,追及霍集占,战于阿勒楚尔,再战于伊西洱库尔
在今甘肃文县东。《水经·漾水注》: “白水又东径郭公城南,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故因名焉。”
①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即今云南安宁市。宋大理属善阐府。元改安宁州。②在今云南洱源县北。《方舆纪要》卷117浪穹县:安宁城“在县北。唐天宝八载,嶲州都督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安宁城及五盐井,复立马援铜柱,是
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北楚场。明洪武十七年(1384) 置土巡检司于此。
1935年改砚山设治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砚山县。以西北郊有砚山为名。在云南省东南部。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3888 平方千米。人口44.2万。辖4镇、8乡(含4彝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江
元至元间置,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上罗镇(上罗场)。明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四川省珙县南上罗乡。属叙南宣抚司。明初废。
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石阡长官司(今贵州石阡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石阡、凤冈二县地。清属贵州省。1913年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次年治石阡长官司(今贵州石阡县)。属
即今湖北广水市西二十二里大邦乡。清同治《应山县志》卷21《兵荒》:同治三年(1864)正月,知县朱某率众西出击捻军,“行至大邦店”。即此。
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打仇关在“(麻响长官)司东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