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目山

天目山

①在今江苏姜堰市北。《寰宇记》卷130泰州海陵县:“天目山,土山也。在县东六十里。山有双井相对,其水清洌,呼为天目山。”《舆地纪胜》卷40泰州:天目山“发运使蒋之奇于井中获金龙、玉璧三十六”。

②一名浮玉山。即今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为长江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587米。《水经·渐江水注》:桐溪“水出吴兴郡於潜县北天目山,山极高峻”。《元和志》卷25: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道书》以为第三十四洞天。山有东天目、西天目之分。

③即大木山。亦作天木山。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元和志》卷21桐柏县:“天木山,俗名天目山。”

④在今四川阆中县东一百五十里。《寰宇记》卷86奉国县:天目山“在县东十五里。又名天溪洞,葛仙翁修道之山”。


古称浮玉山。在浙江省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西接皖南山地,长130千米。有东、西两峰,主体部分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清凉峰(1787米)。西天目山主峰海拔1507米,最高峰龙王山1587米;东天目山主峰海拔1479米。由粗面岩、花岗岩、流纹岩等构成。东、西天目山峰顶各有一池相对,被称为天目。长江、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森林茂密,盛产毛竹,西天目山多高大乔木,并有古老、稀有树种。已建立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山清水秀,飞瀑流川。名胜古迹有禅源寺、狮子口、玉溪桥等。


猜你喜欢

  • 母亨巡司

    清置,属镇雄州。即今云南镇雄县东北母享镇。

  • 乌溪镇

    ①亦作乌溪关。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荆溪县记:“乌溪镇在城东南五十里。”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乌溪镇。清乾隆《当涂县志》卷6《镇》:乌溪镇“在县东九十里”。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面积4

  • 南泥湾垦区 (县级)

    1941年八路军359旅曾在此屯垦。1946年7月陕甘宁边区由原南泥湾垦区及延安县金盆区和固临县临镇区合置县级南泥湾垦区,治南泥湾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南泥湾)。1948年撤销。

  • 思陵县

    1916年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次年改为思乐县。

  • 临溪石

    在今安徽绩溪县北乳溪岸边。《寰宇记》卷104绩溪县: 临溪石 “在县北三里,临溪岸。方圆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内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于石上绩而守之。每春花始布,花柳交映,多艳妆丽服,

  • 西沙洲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北,位于赵述岛西约3海里。是宣德群岛最西的一个沙洲。东西长800米,宽约400米。面积0.2平方公里。中国渔民向称船暗尾、船晚尾,意即“船暗”(赵述岛)尽头之处。1935年

  • 采石津

    亦名南州津。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梁书·侯景传》: 太清二年 (548) 侯景反,“乃自采石济,马数百匹,兵千人,京师不之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军于此渡

  • 木乃兮

    即木乃奚。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元史·郭侃传》:“从宗王旭列兀西征。癸丑至木乃兮。其国堑道,置毒水中,侃破其兵五万,下一百二十八城。”

  • 芙蓉

    今广东翁源县北坝仔镇东南芙蓉村。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翁源县图,在县东北芙蓉铺。

  • 西藏自治区

    (藏zàng)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部,南邻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人口259.2万。辖拉萨市(地级)和日喀则市(县级)以及那曲、昌都、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