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马山

天马山

①在今河北抚宁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天马山“本名马头崖,巉岩突兀,如控马首于云霄,三伏常有积雪。隆庆初,蒙古土蛮入犯, 邑人多避兵于此。万历中改今名”。

②又名干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机山之东。《清一统志·松江府一》:干山“又以山形似马,名天马山。上有浮图七级,登览者极江海之观”。

③在今江西上饶市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天马山“在上饶县南隔溪一里。势如奔骑,南来直指县治。宋赵汝愚建台于其上”。

④即今福建德化县东南与永春县交界处的天马山。《清一统志·永春州》:天马山“在德化县东南。两峰状如马鞍,高耸插天”,故名。

⑤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北七十里。明《寰宇通志》卷47邵武府山川:天马山“在邵武县西,周回五十里,其形如马”,故名。

⑥在今湖北省保康县南。《方舆纪要》卷79保康县:天马山“在县南十里。又南五十里曰马鞍山, 皆高峻”。

⑦在今湖北郧县南。《方舆纪要》卷79郧县:天马山“在府南三里,隔江。一名天马崖”。

⑧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天马山“远望屹立,锁断江流,形如天马”。

⑨在今湖南宁乡县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天马山“高入云汉,如马腾骧”。《方舆纪要》卷80谓“山势高耸,以形似名”。

⑩又名骠山。在今广东怀集县南。《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怀集县:天马山在“县南五里”。《清一统志·梧州府》:天马山,“石出涌泉,明万历十年凿石开圳,引水灌田”。

(11)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0镇远州:天马山“在州(治今进远乡)西北。又州东南有笔架山,俱高胜”。

(12)在今四川万源市东。《方舆纪要》卷69太平县:天马山“在县治东。山势高骞,如天马然”。民国《万源县志》卷1:天马山在“治东三里。高于驮山登翠屏,观之如一马兀立,县城之保障也。山顶有七级浮图,系光绪十二年游击徐其中募建。……上有连营旧迹,故又名营盘山”。

(13)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天马山在“州(治今惠水县)西南七里”。《清一统志·贵阳府》 谓天马山“在定番州西木瓜司西一里。旁有莲花洞”。

(14)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睦化乡西。《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天马山在“(木瓜长官)司西一里。旁有莲花洞”。

(15)在今贵州平坝县西。《方舆纪要》卷123平坝卫:“天马山在城西一里。”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6安平县:天马山“高耸两峰,状如天马”。

(16)在今云南澄江县东南十里。《清一统志·澂江府》:天马山“在河阳县东南十里。两山夹护,山形如马。涉其巅,东见大池江,南望抚仙湖,西连梁王山,北覩汤池,有流泉环绕如带”。

(17)在今陕西紫阳县南二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天马山“状如奔马”。


(1)山名。(1)在河北省抚宁县城北偏东、洋河水库南岸。海拔295米。山势峻峭挺拔。有明代的“天马山”、“山河一览”、“天马行空”、“海天在目”等摩崖石刻,闻名遐迩。明将戚继光曾在此养息。(2)又称干山。在上海市松江区西北。《读史方舆纪要》:干山“一名天马山,以形势特高耸,出诸山之上云”。有南北两峰,主峰海拔99米,为松江最高峰。林木茂盛,风景秀丽。西峰有始建于北宋的护珠塔和古银杏树。现重建天马山景区,修复上峰寺、浴泉眼、三高士(元代杨维桢、钱惟善、陆居仁)墓和二陆(晋文学家陆机、陆云)草堂等古迹。(3)在福建省仙游县境。因山高路险,壁立千仞,如天马行空,故名。有天马、鳌柱、双兔、海日、天梯等五峰,横亘5千米。山峰苍郁,步步有景。山麓下飞瀑天降,落入鼎湖。湖上方有丹室、龙首、药槽、云门、天津、松关等漈。鼎湖左上,山径傍崖临涧,绝壁悬空,拾级攀援,取名天梯。上为聚仙桥。天马山寺为清重建,有清音阁、通明殿、五帝庙、九仙宫等寺宇及小玉桥、掷杯阁、水云乡等景致。(2)集镇名。在上海市松江区西北角。属佘山镇。人口1500。镇以山名。宋成集镇。原天马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有采石、水泥制品、耐火材料、除尘器、五金加工等厂。沈砖公路经此。天马山上有宋建护珠塔。镇境东半部已辟为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猜你喜欢

  • 湳陵水

    亦作南陵水。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太阳河。《舆地纪胜》 卷126万安军: 湳陵水 “在万宁县西南二里”。

  • 南安府

    元至正二十五年 (1365) 朱元璋以南安路置,治所在大庾县 (今江西大余县)。辖境相当今江西章水、上犹水流域。1912年废。因地当五岭东端,控大庾岭路,历代为南北交通冲要。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 湄陂

    又名眉陂。即湄湖。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淮南市交界。《新唐书·地理志》 颍州下蔡县:“东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废,唐复之,溉田数百顷。”

  • 万劫江

    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境之陆岸河。《元史·安南传》:“兴道王(陈峻)、范殿前(范海崖)领兵船复聚万劫江口。”

  • 新平郡

    东汉兴平元年 (194) 置,治所在漆县 (今陕西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永寿和甘肃泾川、灵台等县地。其后屡有变动。北魏属泾州。西魏属豳州。隋开皇三年 (583)废。义宁二年 (618) 复

  • 流南县

    南朝梁置,属阳春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三十五里。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南流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春州。后废。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北,属新宁郡。隋开皇十八年(5

  • 巨口关

    明置,属邵阳县。在今湖南新邵县西北四十里巨口铺乡。

  • 张氏园亭

    北宋建,在今安徽灵璧县灵城镇西凤凰山下,汴堤北岸。苏轼有《张氏园亭记》。

  • 哈顺站

    又作汪清站。清置,在今吉林汪清县西北四里东振乡大仙屯。光绪 《吉林通志》 卷57: 哈顺站 “在瑚珠岭站南六十里,北三里至旺清河口”。宣统元年 (1909) 置汪清县于此。

  • 塔什巴里克

    即今新疆疏附县西南塔什米里克乡。《清一统志 ·喀什噶尔》: 塔什巴里克 “在喀什噶尔城东南 一百四十里, 雅雅尔河东南”。 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图巴里克河 “又东流六十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