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市
即今广东广州市北太和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番禺县:“李溪堡,城东北七十五里……往来大道有太和市。”
即今广东广州市北太和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番禺县:“李溪堡,城东北七十五里……往来大道有太和市。”
在今安徽铜陵至繁昌二县间长江中。鹊头为铜陵县北鹊头山,鹊尾在繁昌县东北三山。西对无为县,为长江险要之处。《宋书·邓琬传》: 泰始二年(466),“ (陶) 亮本无干略,闻建安王休仁自上,殷孝祖又至,不
又名白羽。即今河南西峡县治。《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秦、晋伐鄀……秦人过析隈”。即此。后为楚邑。《左传》: 昭公十八年 (前524),“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秦置析县。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 卷116禄劝州: 幸丘山 “在故易笼县 (今云龙镇) 东北。四面陡绝,顶有三峰,可容数万家。昔为罗婺寨。有天生城,牢不可破”。
在今河南新县北八里长潭乡。明置驿,万历中移巡司于此。
又名长狄。春秋时夷国。在今山东境内。《左传· 文公十一年》: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
即泰山庙。今湖北襄阳县北泰山庙乡。
亦名金川河。藏名促浸。即今四川大渡河上游大金川。清康熙《皇舆全览图》:四川大渡河上游有大金川土司,土司以河名。(1)古地名。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地,后分大、小金川。大金川,土语“促浸”。清雍正元年(172
1913年改下江厅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以在榕江下游而得名。1923年直属贵州省。1958年撤销,并入榕江县。旧县名。1913年由下江厅改置,治下江(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1
一作辋谷水。在今陕西蓝田县南。源出南山辋谷,西北流入灞河。《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蓝田县志》: “县南峣山口两峡夹峙,辋川水从此北流入灞。” 唐王维晚年隐居于此,作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
又作驴川县。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洵州。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西南三十里吕河镇。七年(624) 改属金州。贞观二年 (628)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旬阳西南闾河镇,属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