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陂镇
即今江西广昌县西南头陂镇。明正统《建昌府志》卷9广昌县:“头陂墟市在新兴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3:广昌县西南有头陂汛。
在江西省广昌县西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头陂圩,人口 2000。宋代建村,原名双源,因村头两溪均水陂,故改称头陂。明代形成圩市。1949年为头陂等乡,1958年设头陂公社。几经变化后,1984年改乡,1985年改设镇。2001年柯树乡并入。产稻、白莲、烟叶、大豆等,盛产竹木。有翻砂、藤器等厂。硅藻土矿藏颇丰。新宁公路经此。
即今江西广昌县西南头陂镇。明正统《建昌府志》卷9广昌县:“头陂墟市在新兴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3:广昌县西南有头陂汛。
在江西省广昌县西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头陂圩,人口 2000。宋代建村,原名双源,因村头两溪均水陂,故改称头陂。明代形成圩市。1949年为头陂等乡,1958年设头陂公社。几经变化后,1984年改乡,1985年改设镇。2001年柯树乡并入。产稻、白莲、烟叶、大豆等,盛产竹木。有翻砂、藤器等厂。硅藻土矿藏颇丰。新宁公路经此。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惠州府海丰县。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鲘门镇。
明置,属金县。即今甘肃皋兰县东南什川乡。
馆驿名。亦作鹿儿峡馆。辽置,在今河北承德县 (下板城) 东北之东山咀乡。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松子岭 “东有夷路,回屈数里,车之所由也,逾岭三所,至鹿峡馆”。苏颂有《和宿鹿儿馆》 诗。
即希水。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南。浠水县以此名。《舆地纪胜》 卷 74 蕲州: “浠水源出云山。” 《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 浠水 “在县治南。亦名南门河。源出江南英山县之英山下,流经罗田县,入县境,环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方舆纪要》卷22海州:石湫镇在“州南二十里。旧有石湫。宋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围海州, 张子盖自镇江赴援,至楚州,先趋涟水,择便道以进, 至石湫堰, 击败敌兵,是也。今镇东北有九洪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升岑水场置,属韶州。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南宋建炎初废。古县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升岑水场置,治今广东省翁源县西北小宝山南麓。属韶州。南宋建炎初废。
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南接束鹿县界。《方舆纪要》 卷12深泽县: 苦水村在 “县东南十五里。相传光武尝经此,饮水而苦,因名”。
又作大阳埠。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太阳埠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饶州府鄱阳县东北有太阳埠汛。
亦译作奔那伐檀那国。故地或以为在今孟加拉国帕布纳一带。唐玄奘曾至其地。《大唐西域记》 卷10: 奔那伐弹那国 “周四千余里。……自此东行九百余里,渡大河至迦摩缕波国”。
1927年析洛阳、嵩县、伊阳、宜阳四县置,属河南省。治所在辛营(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十四里平等乡)。1932年废入伊川县。旧县名。1929年由嵩县之莘营、莘渠、鸣皋、石碢、常峪、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