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虎岭
亦作岭。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南、 敦化市西北界上,为张广才岭支脉。清光绪 《吉林通志》图: 东南有岭。
又称岭,或作威呼岭、威护岭、威弧岭。以其为河(今威虎河)发源地而得名。《钦定盛京通志》:威呼,“汉语小船也。”在吉林省东部,敦化、蛟河、桦甸三市间。近南北走向。北接张广才岭,东与牡丹岭相连。属长白山脉。平均海拔800~1100米,山顶浑圆,主峰马鞍山(1167米)在蛟河东南。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的分水岭。西南端二道甸子和夹皮沟等地产金。
亦作岭。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南、 敦化市西北界上,为张广才岭支脉。清光绪 《吉林通志》图: 东南有岭。
又称岭,或作威呼岭、威护岭、威弧岭。以其为河(今威虎河)发源地而得名。《钦定盛京通志》:威呼,“汉语小船也。”在吉林省东部,敦化、蛟河、桦甸三市间。近南北走向。北接张广才岭,东与牡丹岭相连。属长白山脉。平均海拔800~1100米,山顶浑圆,主峰马鞍山(1167米)在蛟河东南。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的分水岭。西南端二道甸子和夹皮沟等地产金。
①在今河北顺平县南。《明史·地理志》完县:“西有伊祁山,祁水出焉,其下流为方顺河。”②古名水。在今湖南祁阳县北。《清一统志·永州府一》引《府志》:“祁江有二源,一出腾云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东莞县:三门海在“县西南六十里海中,有三洲,潮自东南来,至此分为三道,既而复合,因曰三门。《旧志》,县境海道之备,有南头、屯门、鸡栖、佛堂门、十字门、冷水
在今福建永安市南。《方舆纪要》 卷97永安县: 蜂口隘在 “县南四十里”。
①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大沙窝。1940年2月,八路军在此以数百人的兵力,突破了日伪军三千多人的合围,而且消灭了三百多敌人,创造了传奇式的平原突围战的奇迹。②在今河南淅川县南老城东。《宋史·孟珙传》:南宋
元置,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南东江北岸苏村圩。元置,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南苏村。
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罗凤水 “源出阳春县东北白水岭,经县北五十里,西流入漠阳江”。《方舆纪要》 卷101阳春县:罗凤水 “出县北五十里白木岭。曲折流经龙江湾,亦名江腰河,
①南朝梁置,为北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西魏为南阳郡治。隋大业初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厉城县置,属汉东郡。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唐武德五年 (622)废。③明洪武元年 (1368
又作大来克屯。即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富路镇。1929年置富裕设治局于此。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富裕设治局 “距省治东北一百四十里,地当胡裕尔河南,旧名隆昌镇”。1933年改置富裕县。(1)在内
一作莨荡渠、狼汤渠。即战国至秦、汉间之鸿沟。《汉书· 地理志》 河南郡荥阳县: “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 《水经· 河水》: “又东过荥阳县北,蒗荡渠出焉。” 故道自
明置。在今河北卢龙县北。《方舆纪要》卷17卢龙县:安山堡在“府北三十里。其相近者曰松岩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