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河
即今四川威远县境之威远河。民国 《荣县志》 卷5: “旭川流百里至公井合威远之水,由富顺入雒水。”
即今四川威远县境之威远河。民国 《荣县志》 卷5: “旭川流百里至公井合威远之水,由富顺入雒水。”
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瓦室镇。清道光《通江县志》卷2:瓦石铺“离城五十里”。1933年川陕省瓦室市苏维埃驻此。
南朝梁置,属光州。治所在光城县 (今河南光山县)。北齐改为光城郡。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一说“二屈”当作“北屈”。春秋晋北屈、南屈二城的合称。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前666
本名岐棘山。一名骑立山。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北九十里五朵山。《金史·武仙传》:“初,思烈至邓州,承制授宣差总领黄掴三合五朵山一带行元帅府事。”《明史·地理志》 镇平县:“西北有五朵山,产铜。”
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北二十六里沈荡镇。明天启《海盐县图经》卷1:“沈荡为大镇,去县二十六里,水四通, 列廛五、六百家, 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质店大贾往往而有。”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北部。面积26.7平方千
又作粘拔恩部。辽北境部族,属西北路招讨司。当即蒙元史料所载之乃蛮部。其地在杭爱山以西至阿尔泰山地区。辽道宗大安八年 (1092) 北阻卜起兵反辽,粘八葛部亦从叛,至寿昌三年 (1097),其酋长秃骨撒
在今四川奉节县南十二里。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21: “ 《志》 云: 白帝城东十五里有胜巳山,以高出众山之上也。王十朋命名龟龄。” 《方舆纪要》 卷69奉节县 “白盐山” 条下: “胜巳山在府
金称按出虎水,清称阿勒楚喀河。即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金史·地理志》: “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 金朝以金为爱新,故有此称。
①秦置,为邯郸郡治。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汉书·地理志》 注引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西汉为赵国治。三国魏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废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六年(598)复置,
一名赤洪水。即今山西方山、离石县境内之北川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水出离石山北,南流径离石县故城西,……又南出西转径隰城县故城南,……其水西流,注于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