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仁镇

安仁镇

①唐置,属衡州。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五代唐清泰二年(935)改为安仁场。

②北宋置,属内江县。在今四川内江市南十里东贤铺。

③元置,属曲周县。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五十里。明改名马罗堡。

④元废安仁县置,属大邑县。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南安仁镇。民国时川军将领刘湘、刘文辉为本镇人。镇口有“地主庄园陈列馆”。

⑤即今陕西大荔县东北安仁镇。《清一统志·同州府二》“赵渡镇”条下:朝邑县西有“安仁”镇。


(1)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东部,东邻龙游县。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仁,人口 1100。唐设驿站于此,派兵镇守,盗不敢窃,遂名安仁。1930年置镇,1936年废。1950年为吕家乡,1956年并入高家乡。1958年析置安仁公社,1994年置镇。产稻、棉花、柑橘等。有印刷、包装等厂。浙赣铁路、兰贺公路经此,为衢江区东大门。(2)在浙江省建德市东北隅,邻桐庐县。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 9000。镇人民政府驻安仁,人口830。因处安仁山麓,故名。民国时置镇,1950年为安仁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置镇。产稻、油菜籽、茶叶、生漆。生漆生产已有千年历史,誉为“严漆之乡”。有水泥、电缆、电器等厂及煤矿。为建德市东大门,320国道经此。(3)在浙江省龙泉市东部。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仁,人口 4780。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刘氏宗谱》:“以民俗仁厚,居者为安。”取名安仁。1933年置安仁镇,1947年废。1949年为安仁乡,1951年分设安仁、建安二乡,1956年合并称建安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4年复为乡。1985年改置镇,名安仁。1992年福源、天平、胜利三乡并入。安仁溪注入紧水滩水库。产木材、毛竹、茯苓、木耳、香菇。为市境东部重镇。丽浦公路经此。古迹有永和桥。(4)在山东省禹城市西南部。面积66.3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仁,人口 3840。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山东诸城及河北密云(今属北京)迁来数户人家立村,大家安居乐业,仁义相处,故取村名“安仁”。1949年为禹城安仁区,1951年改称十区,1952年并入三区。1958年2月建安仁乡,同年9月改称安仁公社,12月改属高唐县。1961年复属禹城县。1984年置安仁乡。1995年改置安仁镇。徒骇河、赵王河、施女河及引黄干渠流经。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业较兴旺。有农修、酿酒、造纸、砖瓦等厂及建筑公司。308国道及禹丁公路经此。(5)在四川省大邑县东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6.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仁,人口 4700。因驻地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至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为安仁县治所,故名。1953年析安仁乡场置安仁镇,1958年并入安仁公社,1963年复置安仁镇。1985年撤安仁乡并入,1992年撤苏家、元兴二乡并入。有机修、印刷、酿酒、榨油、木材加工、建筑等业。大新公路经此。古迹有古县地遗址。有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6)在陕西省大荔县东北部。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仁,人口 5300。相传村北有白马将军户鄂墓冢,故名白冢。明成集镇。清雍正《陕西通志》为安仁镇,同治年间设安仁局。1958年设安仁公社,1983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西瓜、花生、苹果。有棉绒、水暖器材、电机、塑料、冶炼、榨油等厂。大荔县棉花原种场驻此。有公路通渭韩公路。


猜你喜欢

  • 大庭氏库

    在今山东曲阜市城东。《左传》:昭公十八年(前524),“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杜注:“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处作库,高显,故登以望气。”

  • 和硕特西后 (後) 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后旗: “牧地跨柴集河,其水北注盐池。东至锡喇盐海子、察罕托罗海,南至合约尔巴尔克,西至布隆吉尔河源,北至

  • 龙藏寺

    ①隋开皇六年(586)建,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②在今浙江嵊县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龙藏寺“在嵊县北四十五里。梁天监二年建,号龙宫院。

  • 射阳湖

    古名射陂。在今江苏淮安、宝应、建湖三市县间。《水经·淮水注》 韩江: “东北通射阳湖。”《旧唐书·地理志》 楚州山阳: “县东南有射阳湖。”《舆地纪胜》 卷39楚州: 射阳湖,“ 《元和郡县志》云:

  • 高车县

    北魏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境内。后废。

  • 临清县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497) 置,属阳平郡。治所即今河北省临西县 (童村)。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贝州。大业初属清河郡。唐属贝州。宋属大名府,熙宁五年 (1072) 废为镇。旋复置

  • 光堡驿

    又名苏木哈喇垓、苏木哈喇灰。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哈密市西七十里头堡。宣统《新疆图志》卷80哈密厅:头堡驿,“回语呼其地曰苏木哈喇灰。注:苏木,部落也。其地在前明为哈喇灰人所居也。……堡甚小,居民二十

  • 赤城镇

    北宋置,属彭原县。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七十里赤城乡。明嘉靖三十年(1551)筑赤城堡。(1)在河北省赤城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赤城,人口2.1万。因城东赤

  • 钦天山

    即鸡笼山。今江苏南京市解放门内鸡鸣山。嘉庆 《江宁府志》 卷7 “鸡笼山” 条引 《旧府志》 云: “明初于鸡笼山巅置仪表以测象纬,名观象台,亦名钦天山。” 清康熙七年 (1668) 将仪器移往北京,

  • 五岔岭

    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四十五里,与蔚县接界。《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五岔岭“岭当通衢,岐路四达,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