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北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

①唐会昌五年(845)改单于都护府置,治所在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五代地入契丹,废。

②唐总章二年(669)改翰海都护府置,治所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西岸,杭爱山东端。统碛北铁勒诸部府州,辖境相当今蒙古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垂拱二年(686)移治漠南,治所多次迁徙,初在同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西安城(今甘肃民乐县西北);后移云中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西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南);开元、天宝时又移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横塞军(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北阴山北麓)、天安军(后改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至德中改为镇北都护府。建中时废。


唐都护府之一。(1)总章二年(669年)以瀚海都护府改名,治回纥部落(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下游西岸哈剌巴剌哈孙)。统领碛北铁勒诸部各羁縻府州。辖境约当今蒙古国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垂拱三年(687年)或四年平碛北同罗、仆骨诸部,侨治于居延海南之同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招纳归降。寻又移治西安城(今甘肃民乐县西北)。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移治云中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管辖河套东北及套内突厥、铁勒诸部羁縻府州。唐景龙二年(708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东、中、西三受降城于黄河北岸津要,又移治西受降城(今乌拉特中旗西南乌加河北岸),以抚宁北边。开元二年(714年)移治中受降城(今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管领河套中部迤西铁勒、突厥诸部羁縻府州。天宝八载(749年)移治横塞军(今乌拉特中旗西南、乌拉特后旗东南阴山南麓),十四载徙治天德军(今乌拉特前旗东北阿拉奔北古城)。至德二载(757年)改称镇北都护府。乾元元年(758年)后,军马权居于永清栅(今乌拉特前旗东北古城),又移治于西受降城。兴元元年(784年)废。(2)会昌三年(843年)或五年改单于都护府置。五代初地入契丹,废。


猜你喜欢

  • 毕喇彦山

    又作毕朗吉山、毕兰山、毕勒言山。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西南。《清一统志·吉林一》:毕朗吉山“在宁古塔城东北九百里,混同江南岸。高五里,周七十里”。

  • 佛巢堡

    明置,在今广西蒙山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佛巢堡“在州东。又东南六十里至昭平县”。

  • 览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九里琅井。辖境约当今云南禄丰县西隅及楚雄市、牟定县的大部地。天宝后废。唐初置,治今云南省牟定县东琅井。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牟定县。后废。

  • 克狐寨

    即克胡寨。今山西临县西克虎寨镇。《明史·地理志》 汾州府临县:“西北有克狐寨巡检司。”即此。

  • 三角淀

    古雍奴薮。在今河北霸州市、永清、文安、大成及天津市静海等县间。《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三角淀“在武清县南,周回二百余里,或云即古之雍奴。……其源自范瓮口、王家陀河、越深河、刘道口河、鱼儿里河诸水所聚,

  • 罗江大水河

    即罗江。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明史·何洪传》: 天顺间,“德阳人赵铎反,……(刘雄) 追之罗江大水河,手馘数人,贼连败。千户周鼎伤,雄前救之,径奔贼阵,丛刺死”。

  • 永顺等处宣抚司

    元至正七年(1347)升永顺等处安抚司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宣慰司。元至正七年(1347年)升永顺等处安抚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属四川行省

  • 王台镇

    ①北宋置,属汝阳县。在今河南汝南县境。②即今山东胶南市北之王台镇。西汉于此置柜县。民国属胶县,有县佐驻此。(1)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部、富屯溪西岸。面积22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台

  • 丁村遗址

    在今山西襄汾县南八里丁村附近的汾河东岸。1953年发现,1954年进行调查,并作重点发掘,发现人牙三枚,旧石器二千零五件,哺乳动物化石梅氏犀、披毛犀、野马、纳玛象、斑鹿、方氏鼢鼠、原始牛等二十八种。1

  • 临石支线

    即个碧石铁路临石段。从云南临安 (今建水县) 至石屏。为个碧石铁路支线。1931年动工修建,1934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