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肃军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静戎军置,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金天会七年(1129)升为徐州。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静戎军置,治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徐水县东部。其地曾置有榷场,与辽进行贸易。金天会时改置为徐州。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静戎军置,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金天会七年(1129)升为徐州。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静戎军置,治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徐水县东部。其地曾置有榷场,与辽进行贸易。金天会时改置为徐州。
一作瑯邪,又作瑯琊。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夏河城) 东南十里。《管子》: “齐桓公将东游,南至琅邪。” 《孟子·梁惠王》: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史记·
即杀金平。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6略阳县:杀金岭“其旁地曰杀金坪,与凤县仙人关相近”。古山名。在今甘肃省礼县南,东旁仙人关。南宋绍兴间吴璘拒金,移军守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澂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二十年(1283)降为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江川县龙街村。属澂江路。二十年降为县。
①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西汉属桂阳郡。隋省入临武县。唐咸亨二年 (671) 复置,属郴州。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蓝山县。②东汉建安元年 (196
元、明对今西藏前藏地区的译称。《元史·百官志三》 载:元宣政院依西藏地理建制,分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明沿元制,分为乌思、藏及俄力思。乌思即前藏,约当今拉萨辖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南部及林芝
在今甘肃环县南。《元和志》卷3庆州马领县:“隋义宁二年于今县治北四十里百家堡置马领县。”《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六月,庆州都督杨文干反,七月,“杨文干袭陷宁州,驱掠吏民出据百家堡”。即此。
北魏平城宫内正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宗纪》:太安四年(458)三月,“起太华殿”。同书《高祖纪》:皇兴五年(471),孝文帝“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太和九年(485)二月,“癸未,大飨群臣于
即今四川温江县西杨柳河。《元和志》 卷31温江县: “大江,俗谓之温江,南流经县一里。出麸金。” 《清一统志·成都府一》: 杨柳河 “在温江县西南。……即 《元和志》 之温江也”。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南。《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建阳峡 “在兴山县东七十里。源出宁都,入于香溪,委蛇曲折四十八渡,约十余里至建阳村中”。《方舆纪要》 卷78兴山县: 建阳峡在 “县东南五十里,与州境接
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北。《汉书·地理志》上党郡铜鞮县:有上虒虒亭。在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虒亭镇。《汉书·地理志》:“铜鞮有上虒亭、下虒聚。”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