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陵镇

安陵镇

①在今河北景县东十七里安陵乡。明置巡司于此。

②即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五十二里大黄集东南安陵。《水经·济水注》:“济水又东径秦相魏冉冢南。冉,秦宣太后弟也,代客卿寿烛为相,封于穰,益封于陶,号曰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世谓之安平陵。”北宋置安陵镇。明洪武元年(1368)曾移曹州治此,寻置安陵镇巡司。清末改为安陵集。民国间名冉堌村。1948年后复名安陵。


(1)古镇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曹州治。(2)今镇名。(1)在河北省吴桥县西北部、南运河西岸。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陵,人口720。汉安陵县治,附近又有十八陵,故名。西晋东安陵县治,北魏、隋、唐安陵县治。1949年设水波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改安陵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面粉、砖瓦、预制天花板等厂。京沪铁路、104国道经此。古迹有安陵古城址。(2)在河北省景县东部。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陵,人口 1820。唐永徽年间此地为安陵县治,故名。宋废入将陵县,城遂废。明置巡检司于此。1953年建乡,1958年并入景州公社。1961年析建安陵公社,1983年复乡,1998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棉花。有砖瓦、木器、橡胶、面粉加工、玛钢件厂及运输队等。有安龙公路。(3)在河南省鄢陵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安陵,人口3万。东汉起为鄢陵县治。1958年置城关公社,1962年改镇,1965年复公社,1983年又改镇,1986年改安陵镇。因古时安、鄢同音,古城(今鄢陵县城北9千米处)在战国时称安陵,故名。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木器、机械、印刷、钢木家具、酿酒、水泥制品等厂。禹郸铁路、311国道、开龚公路经此。古迹有唐庄遗址、三灵俣冢、尸宙碑、乾明寺塔。


猜你喜欢

  • 白土店

    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五十里白土店乡。清郑元善《宦豫纪事》:“《擒徐升记》云,汝宁府守、汝阳县令、罗山县令皆率众至白土店。”

  • 广宁中左千户所

    明宣德五年(1428)置,属广宁中屯卫。治所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乡。《明史·地理志》广宁中屯卫:“南有松山堡,在松山西,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左千户所于此。”后废。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治大凌河堡(

  • 睢阳驿

    明置,原在今安徽宿州市城内。明洪武十年(1377) 迁于州城东,有驿丞。清乾隆八年(1743) 废。陆深 《停骖录》 谓 “宿州有睢阳驿,以睢水在其南”。

  • 土尔扈特部

    ①明代厄鲁特四部之一。游牧地在塔尔巴哈台附近雅尔地方(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一带)。明末为准噶尔所逼,徙居欧洲伏尔加河畔,数传至渥巴锡,因不堪沙皇俄国的压迫、掠夺,复率部东归内附,诏以汗渥巴锡所领乌纳恩

  • 安汉湖

    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6汉川县:安汉湖在“县东北二十里。一名冈下湖”。

  • 瓮 (甕) 城关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建,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二十五里瓮城桥。《清一统志 ·贵阳府》 引 《黔记》: “自马桑冲而西十五里,即瓮城哨。”

  • 刺河

    即今安徽西北部颍水支流茨河。《方舆纪要》卷21颍州: 刺河 “自唐邑东至州北,入颍河”。

  • 陶州

    金贞祐三年 (1215) 七月,改孟津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同年十二月废,仍为孟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改孟津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属南京路。辖境约今河南孟津县一带。寻废。

  • 九盘山

    ①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涌泉、溪口、兰田、梓林诸乡镇交界处之九支山。《舆地纪胜》卷12台州:九盘山“在临海县东南七十五里。以其路萦回九转,故名。绝顶可眺大海”。②又名九盘寺山。在今四川大竹县西。明曹学佺《

  • 松潘宣抚司

    即松潘叠宕威茂州宣抚司的简称。元置,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松州 (今四川松潘县)。后移治茂州汶川县 (今四川汶川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岷江上游地区。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