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山
在今江西宁都县西。《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官人山 “在县西十里。石岩环列,一线仅通,登者必扪萝而上。其顶平旷,岩泉奇胜。山之麓有泉有湖,俗谓之小桃源。唐季黄巢之乱,官隶多避难于此,因名”。
在今江西宁都县西。《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官人山 “在县西十里。石岩环列,一线仅通,登者必扪萝而上。其顶平旷,岩泉奇胜。山之麓有泉有湖,俗谓之小桃源。唐季黄巢之乱,官隶多避难于此,因名”。
亦名讹答剌城、兀提剌耳、兀答剌儿、兀的剌儿、兀都剌儿。西辽属地。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苦盏之西北五百里有讹打剌城,附庸城十数。此城渠酋尝杀大朝使命数人、贾
又名南山、中南山、太一山。即今陕西省秦岭山脉。东西走向,海拔2000—3000米。《尚书·禹贡》: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诗经·秦风》:“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皆此。在陕西省西安市南。晋潘岳
清初置,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巨流河村。为奉天至山海关驿站之第三站。《清一统志·奉天府二》:第一站“在奉天府城内。又西六十里至老边站,亦名旧边寨。又西四十里至巨流河站”。
在今江苏吴江市北。西连鲇鱼口水,东接吴淞江。《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吴江县“鲇鱼口”条下:“其东北出者曰夹浦,在县北二十里,入长洲县界。嘉靖三十二年,倭赋自夹浦转至三里桥,登岸焚掠,进逼县城。复转掠八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7保安县: “唐毛山在县西北,近榆林之宁塞营。近代官军败贼于此。”
东魏天平元年 (534) 析河内郡置,治所在州县 (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辖境相当今河南温县、武陟二县地。东魏、北齐、北周属怀州。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初析河内郡置,治州县(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属
东魏天平元年(534)析成皋县置,为北豫州及成皋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北齐废。
即今山东曹县西北刘岗。1943—1949年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齐滨县治此。村名。在山东省曹县西北部。属韩集镇。人口 2570。据《刘氏家谱》载: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氏讳泽,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曹邑西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卡伦镇。《清史稿·地理志》:吉长铁路四站“饮马河、卡伦、长春、头道沟”。
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四十四里大安山。以在安山下,故名。明、清时为安山闸,系运河中枢总汇之地。(1)在河北省昌黎县北部。面积80.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山,人口 3120。因镇北安山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