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潭墟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信都镇。清宣统元年 (1909) 信都厅徙治于此。1912年为信都县治。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官潭。清宣统元年(1909年)移信都厅抚民同知治此。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信都镇。清宣统元年 (1909) 信都厅徙治于此。1912年为信都县治。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官潭。清宣统元年(1909年)移信都厅抚民同知治此。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古城。十六国前赵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复置汾阴县,属北乡郡。治所移至今古城北。北周改属汾阴郡,移治今万荣县西南宝井村。隋开皇初属泰州,大业初属河东
土尔扈特南前旗的简称。俗称妥日札萨。清置,属土尔扈特部。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境。《清史稿·地理志》 南前旗:“牧地当大哈柳图河之南,小哈柳图河之北。东至古鲁半博尔齐沙拉图,南至黄河,西至宗科尔
西晋太康二年(281)改临江县置, 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寰宇记》卷90引《舆地志》云:“以江外无事宁静”,故名。隋开皇十年(590)移治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唐武德三年(6
一作滏水。即今河北滏阳河。《淮南子·墜形训》: “釜出景。” 高诱注: “景山在邯郸西南,釜水所出,南泽入漳,其原浪沸涌,正势如釜中汤,故曰釜,今谓之釜口。” 《明史·地理志》: 邯郸县 “东有滏阳河
即碎叶水。亦名吹河。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元朝秘史》 卷5: “王罕又走去回回地面垂河。” 即此。
①北宋大中祥符七年 (1014) 置,在今甘肃武山县南。熙宁八年 (1075) 改为威远镇。②北宋宣和三年 (1121) 废隆州置,属邕州。在今广西东兰县南。元初废。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南。南宋属
即今安徽芜湖县南二十里红杨镇。旧属宣城县。清嘉庆《宁国府志》卷12:红杨树镇“距城五十五里”。
①元置,指直属中书省的地区。俗称腹里。治所在大都路(今北京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 内蒙古自河套以东至哲里木盟以西,河南的黄河以北(原阳、延津、封丘除外)及虞城、山东的东明、江苏丰县、沛
即锡义山。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丰利县:“有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元和志》卷21丰利县: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在县东北六十五里。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相传以为仙灵所居”。
在今湖南江永县南。《明一统志》 卷65永州府: 掩水 “源出大掩山下,有石掩穴口,故名。东流与沲水合,经三江口与潇水、舜源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