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淮门
明南京城门名。在清凉门西北。因面临秦淮河而得名。即今江苏南京城西北定淮门。20世纪50年代城门被拆除。
明南京城门名。在清凉门西北。因面临秦淮河而得名。即今江苏南京城西北定淮门。20世纪50年代城门被拆除。
在今甘肃张掖市东。一说在今永昌县西。《晋书·秃发傉檀载记》: 南凉嘉平四年 (411),伐北凉,“五道俱进,至番禾苕藋,掠五千余户”。即此。在今甘肃省张掖市东(一说在今甘肃永昌县境)。十六国南凉嘉平四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方舆纪要》卷91嘉兴县:“相传以王、江二姓居此而名,今为运河所经,曰王江泾市。”以傍运河,为往来冲要之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宪大破倭寇于此。清嘉兴府同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南二十里新城村。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魏属乐平郡。西晋属乐平国。北魏属乐平郡,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六年(530)复置。后改石艾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平
1913年析高台县置,属甘肃安肃道。治所在王子庄 (今甘肃金塔县)。县东南四里处有古塔,名金塔寺,故名。1927年直属甘肃省。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段,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属酒泉市。面积1.9万平方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81城步县: “真良水在县东三十五里。经县城南,与巫水合。”
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8苍梧县:立山“东临大江, 山坂平衍,西极险阨,有径通藤县。山下有三公坡。成化初,督臣韩雍集大僚讲武于此,因名”。
①在今山西太原市西。《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山亭“在太原县西。唐建。有张宏靖诸人石刻”。②在今四川三台县南牛头山。唐杜甫诗“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指此。集镇名。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部。属山城街道
俗称卧佛寺。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元延祐七年(1320)扩建,改名昭孝寺,后亦称洪庆寺。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改称寿安寺。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
一作三道关。清置,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扎喀关。《清一统志·兴京》 “头道关”条下:“关在城西六十三里,即扎喀关。”
即今四川射洪县。《清一统志·潼川府二》:太和镇“在射洪县南四十里。有通判驻此”。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四年(1799)白莲教“焚太和镇复大炽,成都戒严”。民国设县佐。1950年射洪县由金华镇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