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善司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放自治县南永丰乡司城街。明永乐初连山县尝徙治于此。明万历十一年(1583) 置巡司,清以后废。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放自治县南永丰乡司城街。明永乐初连山县尝徙治于此。明万历十一年(1583) 置巡司,清以后废。
即今四川平昌县西南岳家乡。清道光 《巴州志》 卷2: 岳家寺场在 “州南二百四十里”。
清置,属盐亭县。即今四川盐亭南玉龙镇。嘉庆《四川通志》卷29盐亭县:玉龙镇“在县南八十里”。(1)在重庆市大足县东南部。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玉龙场,人口 3020。清乾隆年间建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初本无滩。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黄官漕山因雨崩裂,土石陨江中,与江中石梁相逼,形成巨滩。舟行其下,往往覆没。后屡经凿治,始稍平易。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即今山西霍州市。《元和志》 卷12霍邑县: 彘县 “因彘水为名”。东汉顺帝时改为永安县。本周彘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省霍州市。属河东郡。以境内有彘水,故名。东汉阳嘉三年(134年
北齐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隋大业三年(607)改名方山县。古县名。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治今山西省吕梁市东北峪口镇南村。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徙治方山,改名方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利州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4广元县:“碑云:在《易》曰广大配天地,在《春秋》谓一为元, 以示张大之意。”辖境相当今四川梓
在今辽宁葫芦市北南票镇一带。清代开采时,因领取龙票3张均在朝阳县南,故名南三票。光绪间归京奉铁路局开采,以效益差而停办。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公如晋,次于乾侯”。杜注: “乾侯在魏郡斥丘县,晋境内邑。”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前514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清康熙时合黎州千户所为黎大千户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治今四川省汉源县北清溪乡。属四川都司。清初与黎州千户所合置为黎大千户
唐置,属升州。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镇。《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刘展军于白沙,李峘“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展乃自上流济,袭下蜀”,即此。北宋为句容县下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