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湘水
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北,为湘江支流。《舆地纪胜》 卷60全州: 宜湘水 “在清湘县北九十里,出歌山”。清雍正 《广西通志》 卷13: 宜湘水 “源出 (全) 州北九十里山,东流三十里入湘江”。
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北,为湘江支流。《舆地纪胜》 卷60全州: 宜湘水 “在清湘县北九十里,出歌山”。清雍正 《广西通志》 卷13: 宜湘水 “源出 (全) 州北九十里山,东流三十里入湘江”。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九岭乡。《方舆纪要》卷90桐庐县:九岭在“县东北四十里”。
亦作大姑夹河。即今山东莱阳、烟台市境之大姑夹河。源出莱阳市东北四十里三螺山东麓,东北流经栖霞县东,北流至烟台市西入海。《清一统志·登州府》:大姑河“发源莱阳县东北四十里三螺山之东麓,北流经福山县(今福
即今内蒙古、河北省境之滦河。《辽史·地理志》中京道大定府引宋王曾《上契丹事》:“四十里至卧如来馆,过乌滦河,东有滦州。”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小河镇。《清一统志·常州府二》:小河寨巡司“在武进县西北九十里,孟河闸东。宋置小河寨于小河村。元改置巡司。明嘉靖三十二年移孟河堡”。北宋置,即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小河。元、明置巡
指今青海湟水两岸之地。汉时为羌、汉、月氏胡等族杂居处。《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时羌降者万余人,充国上书武帝,“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 (司农) 中丞,籴二百万斛谷,羌人不敢动
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寰宇记》 卷66任丘县: 狐狸淀 “在县西北二十里。《水经注》 云: 在鄚县东南隅,中有蒲柳,多葭苇”。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上。以泉得名。为宋陈抟(希夷先生)隐处。《清一统志·同州府二》:云台观“其相近有玉泉院,宋皇祐三年陈抟建”。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二十六里小城子。西汉属沛郡。东汉建武中改为临睢县。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属沛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为侯国。东汉建武中改为临睢县。
明弘治十七年 (1504) 升河池县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辖境相当今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嘉靖四年 (1525) 迁凤仪山南 (今市西河池镇)。1912年改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阿姆贡河的支流伊穆河。《清 一统志·吉林一》“兴衮河”条下:“伊穆河, 在(宁古塔)城东北三千余里,源出扬古岱山。东北流入兴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