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宣城县

宣城县

①西汉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南陵县东三十里青弋江西岸弋江镇,隔江接宣州市界。东汉省。汉末复置。《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建安初,“ (孙) 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又 《蒋钦传》: “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 皆指此。西晋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 (589)废。

②隋开皇九年 (589) 改宛陵县置,为宣州治。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以旧郡为名。南宋为宁国府治。元为宁国路治。明为宁国府治。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87年改设宣州市。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南陵县东弋江镇。属丹阳郡。东汉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隋废。(2)古旧县名。隋大业初改宛陵县置,治今安徽省宣城市区。为宣州治。南宋为宁国府治。元为宁国路治。明、清为宁国府治。1949年析宣城县城设宣城市,1950年仍并入宣城县。1987年撤销,改设宣州市。


猜你喜欢

  • 田牌镇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南二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 斡可阿怜千户

    金置,属速频 (恤品) 路。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伯力) 附近。《金史·地理志上》 恤品路: “北至边界斡可阿怜千户二千里。”

  • 河浒镇

    即宋之河湖镇。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境。明、清时置巡司于此。

  • 逢陵县

    南朝宋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之东南。北齐省。元于钦 《齐乘》 卷4: “逢伯陵,商之诸侯,封于齐,薄姑氏代之,后太公又代之。逢蒙、逢丑父皆其后。或曰: 此即丑父之邑也。”古县名。南

  • 常山关

    又名鸿上关。即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汉书·地理志》: 代郡有 “常山关”。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要隘。又称鸿上关。即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太行山东麓的倒马关。《后汉书·光武帝纪》:东汉建

  • 大寺寨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杉关。《清一统志·邵武府》:大寺寨巡司“在光泽县杉关。宋置在县西北小和山。元至正二十五年,迁于止马市。明洪武三年,移置于关东”。

  • 钱清场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四十二里钱清镇。产海盐。《明史· 杨维桢传》: 元泰定四年 (1327),维桢“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即此。

  • 诺罗窝集

    在今黑龙江省宝清县西南,属完达山脉。《清一统志·吉林一》: 诺罗窝集 “在 (宁古塔)城东北四百里”。挠力河发源于此。

  • 陈阜镇

    又名善因镇。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清一统志·常州府二》:陈阜镇“在靖江县东三十里。旧名斜桥。商民辏集,分兵防守”。

  • 盘盆河

    在今安徽砀山县附近。《方舆纪要》 卷25砀山县 “龙扒沟” 条: “又有盘盆河,万历二十五年河臣杨 一魁议,空砀山之地,北导李吉口下浊河,南存徐溪口下符离,中存盘盆河下小浮桥,三河并存,南北相去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