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城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吐蕃氂牛城 (一作牛、 犛牛) 置, 属西宁州。 在今青海西宁市北五十里。明万历 《西宁卫志》 谓宣威城乃 “宋高永年战死处”。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釐牛城置,在今青海省西宁市北。属西宁州。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吐蕃氂牛城 (一作牛、 犛牛) 置, 属西宁州。 在今青海西宁市北五十里。明万历 《西宁卫志》 谓宣威城乃 “宋高永年战死处”。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釐牛城置,在今青海省西宁市北。属西宁州。
春秋晋邑。又名雍城。即今河南浚县西南瓮城。《春秋》: 襄公二十三年 (前 550) 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杜注: “晋地。汲郡朝歌县东有雍城。” 《水经·淇水注》: “淇水又东北流谓之白
西汉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东汉废。西晋太康四年(283)复置,属魏兴郡。五年(284)废。隋义宁二年(618)复置。唐初属上州,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
亦作色塘、色他。即今四川色达县。民国《西康建省记》:清宣统三年(1911),“俄落、色达地广人稀,拟各就适中之处建设县治,一名曰俄落,一名曰色达”。1952年置色达办事处,1955年改为色达县。“色达
即拉孜。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章拉则城 “在日喀则城西北八百十里”。又作拉孜、将罗尖。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东北拉孜区。
①即今四川广安县东北石笋镇。清宣统《广安州新志》卷9:石笋场在“州东北六十里。明季兵毁。雍正六年始复市,近王家砦,有石如笋因名。地枕山面江水冲要。嘉庆三年,果勇侯杨芳败‘教匪’十余万于此”。②清置,即
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天桥乡。明 《辽东志》卷1 《广宁左中屯卫山川地理图》: 锦州城西南有添桥盐场。即此。
即今朝鲜平安北道铁山西南椵岛。 《明史·朝鲜传》:天启元年(1621),“时毛文龙以总兵镇皮岛,招集逃民为兵,而仰给于朝鲜”。又名东江,即今椵岛。在今朝鲜西朝鲜湾内。明天启中,毛文龙据皮岛抗击后金,即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后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山西省代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省。
在今越南中部清化省峨山县东海域。《明史· 张辅传》: 永乐七年 (1409) 讨简定乱,“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清化”。十年 (1412),讨陈季扩,“八月击贼于神投海”。海域以山名。元黎崱 《安南志略
南朝梁置,属兴州。治所在安富县(今湖北郧县东南)。西魏属丰州。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