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容城县

容城县

①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东汉废。西晋复置,属范阳国,寻废。北魏太和中复置,属范阳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废入范阳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为北义州治。贞观元年州废,县属易州。圣历二年 (699)改名全忠县,神龙二年 (706) 改名逎县,天宝元年复名容城县。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侨置容城县于雄州 (今河北雄县),寻废。北宋建隆四年 (963) 复置,属雄州,治所在今雄县西南。辽又侨置容城县于拒马河北新城县界。自此容城县南、北并置。金初省南容城入北容城。明洪武七年 (1374) 省入雄州,十三年复置,属保定府,景泰二年 (1451)迁今容城县。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梁、陈时废。


(1)古县名。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以犯其祖武华名讳,改华容县为容城县,治今湖南省华容县。属岳州。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华容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24.8万。辖4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容城镇。西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置容城侯国,治今县城北城子村。后国除为县。王莽时改深泽县。三国魏复置容城县,属幽州范阳郡。西晋复置,旋废。北魏大和年间复置。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入范阳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名逎县。圣历二年(699年)更名全忠县,神龙二年(706年)复名逎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更名容城县,初属上谷郡,后改属易州。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析南境另置容城县于雄州(今河北雄县)。寻废。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复置,属雄州。辽又侨置容城县于今县西北。金,二容城县合并,治今城子村,属雄州。元属雄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省入雄县,十三年复置,移至今县,属保定府。景泰二年(1451年)徙今治。清属保定府。1913年属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并入徐水县,1962年复设容城县,属保定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与白洋淀、文安洼区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有拒马河、大清河、白沟引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芝麻、花生等。为省重要产棉县。工业有服装、玻璃、纺织、造纸等。津保北线、容雄等公路经此。古迹有上坡、南阳、晾马台遗址。


猜你喜欢

  • 黄稻山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明一统志》 卷83廉州府: 黄稻山 “在府城北九十里。州人多于山下种稻”。

  • 思同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广西扶绥县西北思同村。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废入永康州。唐置羁縻州,置年不详,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思同。明万历二十

  • 房陵郡

    东汉末置,治所在房陵县 (今湖北房县)。三国魏改为新城郡。隋大业初改房州复置,治所在光迁县 (今房县)。辖境相当今湖北房县、保康、竹山、竹溪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北部地。唐初改为迁州。天宝初复改房州为房陵郡

  • 淳民县

    一作淳人县。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为感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北。属

  • 龙底江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亦谓之大溪。《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龙底江“其上源为包溪、铺溪,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绕府前入思南府界,注于乌江”。

  • 中亭河

    在今河北霸州市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中亭河“在霸州南。一名新挑河。又名栲栳圈河。旧有古河,上自莲花台,下达台山,绵亘数十里,岁久淤塞。明嘉靖二十四年,副使陆坤循故道修浚,后复淤。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 托木河寨

    即托漠河城。在今辽宁抚顺市东。《筹边硕画》作“托木河寨”。

  • 番禾县

    ①西晋改番和县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十六国后凉升为番禾郡。②唐武德二年 (619) 改番和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

  • 隆中

    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躬耕陇亩,好为 ‘梁父吟’。” 裴注引 《汉晋春秋》 曰: “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水经·沔水注》: “沔水又东径

  • 梁化郡

    ①南朝梁大同八年 (542) 置,属桂州。治所在梁化县 (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辖境相当今广西鹿寨、永福、柳城三县相连接地区。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②南朝梁置,属广州。治所在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