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谷
即封陵。战国魏邑,后入秦。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一带。
即封陵。战国魏邑,后入秦。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一带。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洪雅县(今四川洪雅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洪雅县及夹江县西北地。贞观元年 (627) 废。②唐置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境。后废。(1)唐武德元年(61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与汉中之间交通要道。《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正始五年 (244),“爽乃西至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元帝纪》: 景元四年 (263),“又命镇西将
①即今福建长泰县北董凤山。《新定九域志》 卷9漳州: 董奉山 “仙人董奉游此,石上琴台、丹灶犹存”。②即今河南信阳县西董峰山。峰峦峻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潭。《寰宇记》 卷132信阳县: “董奉山在县
即今吉林敦化市东沙河 (大石头河)。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珊延穆克河 “源出(敦化) 县东南庙尔岭,土人呼为大石头河。西北流二十里,受东南来之头道河,少北,有二道河自西南来入之。又北流,三道
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三年(1585),“杨柳番出攻晋安堡,犯归水崖、石门坎,遂入金瓶堡,杀守将”。又“窥蒲江关,断归水崖、黄土坎道,筑墙五哨沟,绝东南声援”。约在今四川省平武
一作途思。在今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北。《元史·太祖纪》: 十七年 (1222) 春,“皇子拖雷克徒思、匿察兀儿等城”。
即莱山。《史记·封禅书》 称:齐有八神山,“六曰月主,祠之莱山”。韦昭曰:“在东莱长广县。”《孝武本纪》作“东莱”,曰:“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方舆纪要》卷26宿松县:大小豆溪“在县东三十里。又东六十里曰大小伯涝河,合流于张富池,接杨湾口,达于泊湖”。
春秋郑邑,后属晋。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周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 其中有“怀”。宣公六年(前603),“赤狄伐晋, 围怀”。战国属魏。《史记·秦本纪》:昭襄王
①又名龟亭、龟停山、龟停子、车停子。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西南白沙沱镇东长江中。为江中小岛。唐、宋时上有观音庙,故名。民国《巴县志》卷1:“龟亭山……土人呼为小南海。”②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