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封龙山

封龙山

①又名飞龙山。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寰宇记》 卷61镇州获鹿县: “飞龙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一名封龙山。” 《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封龙山,“ 《旧志》: 山势如伏龙欲飞状,峰峦泉石,回环错列,称为奇胜”。故名。

②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南四十里龙山。《魏书·太宗纪》: 泰常二年 (417),“司马顺之入常山,流言惑众,称受天帝命,年二十五应为人君,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金末,元好问、李治、张德辉常游此山,时号 “龙山三老”。


(1)古山名。(1)又称龙山。即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南龙山。因夏时雨过,山气上腾如龙,故名。北魏泰常二年(417年),司马顺之入常山,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2)又称飞龙山。在今河北省鹿泉市南。西晋永嘉三年(309年),石勒寇常山,安北将军王浚使鲜卑骑救之,大破石勒于此。(2)今山名。在河北省元氏县西北部,北距石家庄市约20千米。势如伏龙欲飞,故又名飞龙山。主峰龙首峰海拔800余米。为河北历史名山。山坡之阳有龙山书院,是东汉学者李躬讲学之所。唐郭元振,宋李昉、张皤叟,金李冶,元安熙等名人都曾在此讲学。汉碑鸿迹、书院春风、槐龙交翠、双井悬镜和松柳姻缘,是封龙山“五绝”佳景;还有风动石、影厦石、蛤蟆石等崇石奇构。封龙山石窟碑碣如林,其中《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是1989年从正定隆兴寺内掘得的已绝迹十几年的汉碑瑰宝,是元氏县被誉为“汉碑鸿迹”的六通汉碑中最早的一通和最晚的一通。


猜你喜欢

  • 莲花峰

    ①在今江西遂川县南。《舆地纪胜》 卷31吉州: 莲华峰 “在龙泉县南十五里。状如芙蕖,与县治相对”。②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三十里,为庐山之一峰《寰宇记》 卷111江州德化县: 莲花峰 “在 (庐)山北,州

  • 朱马河

    在今河南上蔡县境。《方舆纪要》卷50上蔡县:朱马河,“《志》云,有二:一在县西二十七里;一在县东二十七里,俱东合戚桥河,至新蔡三义河入于汝”。

  • 马岭

    ①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资治通鉴》:唐天祐三年(906),“李克用遣其将李嗣昭将三千骑攻邢州……(朱)全忠遣右长直都将张筠将数千骑助(牛)存节守城,筠伏兵于马岭,击嗣昭。败之,嗣昭遁去”。《方舆纪要》

  • 渟泉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渟泉 “在钱塘县孤山麓圣因寺。寒碧一泓,澄彻可鉴,康熙四十六年圣祖御书 ‘渟泉’二字,勒石”。

  • 顾山镇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顾山镇。清乾隆三十三年 (1768) 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部。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顾山,人口6700。明以前称顾山市,以山得名。1949年为顾山镇,

  • 蔡沟水

    即今河南博爱县南蒋沟,东流经获嘉、修武二县入沙河。《水经· 清水注》: 蔡沟水“上承州县北白马沟,东分谓之蔡沟,东会长明沟水”。

  • 玳瑁洲

    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海中东、西瑁洲。《清一统志 ·琼州府一》: 玳瑁洲 “在崖州。有大、小二洲。大洲在州东海中,小洲在州西海中。又有双洲门在洲东八里,双洲对峙,状如两扉”。

  • 石胜城

    在今四川巫山县境内。《周书·蛮传》:北周天和元年(566),陆腾镇压信州冉令贤等起义,“水逻侧又有石胜城者,亦是险要。……(冉)龙真力不能御,遂平石胜城”。确址待考,疑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北周武帝天和

  • 五虎门

    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海中五虎山。明置巡司于此。即“五虎山”。

  • 铜锣关

    ①一名同罗关。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百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76罗田县 “岐岭关” 条下: 凤凰关 “其相近者曰铜锣关”。②亦名铜锣峡关。在今四川重庆市东二十里长江铜锣峡口北岸。《明史·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