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口关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附近。《方舆纪要》卷79均州:小江口关在“州东南八十里,接光化县界。路出河南”。民国《湖北通志》卷36均州:小江口关,“《州志》以为即均口”。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附近。《方舆纪要》卷79均州:小江口关在“州东南八十里,接光化县界。路出河南”。民国《湖北通志》卷36均州:小江口关,“《州志》以为即均口”。
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东安县: 送鬼岭营 “在县西。泷水小江东岸。又南三十里有塘底营,又二十里曰三岭营,俱嘉靖二十三年设,属德庆州。万历五年改今属。《志》 云,送鬼岭营,在德庆
在今河南泌阳县城。《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元年(25)八月,“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即此。在今河南省泌阳县城。《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元年(25年)祠高祖、太宗于怀宫,即此。
清光绪十九年 (1893) 置,隶四川省。治所在俾俾塘 (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切马东一里)。后废。
明洪武十年 (1377) 改孟州置,属怀庆府。治所即今河南孟县。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古旧县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孟州置,治今河南省孟州市城关镇。明、清属怀庆府。1996年
清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于循化营城置,属兰州府。治所在积石镇 (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五十七年 (1792) 划归西宁府。1913年改为循化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以循化城改置,治今
又名石门。在今浙江桐乡市西二十里石门镇。春秋时,吴拒越,垒石为门,谓之石夷门。《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张景超引兵攻杭州,败李藏用将李强于石夷门”。即此。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石门镇。相传
又作稾城县、藁城县。西汉置,属真定国。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二十八里丘头镇。东汉废。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复置,属巨鹿郡。北齐改名高城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 复名槀城县,大业二年 (606
西汉置,属东平国。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东鄣城集。西晋省。古县名。故鄣国,西汉置章县,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属东平国。西晋省。
又称佛子山。俗称佛山。在今山西陵川县东六泉村。主峰海拔1884米。《清一统志·泽州府》:佛子山“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太行绝顶。淅水出焉。上有灵云寺”。
又称桃花洞。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白兆山太白峰西麓。唐李白有 《安陆白兆山桃花崖寄刘侍御绾》 诗。《舆地纪胜》 卷77德安府: 桃花岩 “在白兆山,即太白读书之处。蔡确诗云: 閒说桃花岩石畔,读书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