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山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方舆纪要》卷69丰都县:尖峰山在“县东五十里。山峰矗起,如卓剑然。亦曰尖峰山”。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方舆纪要》卷69丰都县:尖峰山在“县东五十里。山峰矗起,如卓剑然。亦曰尖峰山”。
即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七十六里榜罗镇。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俄界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率领由红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迅速突破腊子口天险,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党中央根据陕北红军和陕北
即今河北赞皇县西南三十里下马峪乡。道直通临城县。清于此设把总。
夏代方国。即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左传·襄公四年》 载,魏绛曰: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而用寒浞。” 杜注: “寒,国。”《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
即巫山。在今四川东部。《水经·江水注》:江水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光绪《巫山县志》卷6:大巫山“一名大丹山。县东三十里”。
①西汉置,属胶东国。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十五里密城。东汉初废。安帝复置, 属北海国。西晋属北海郡。北齐徙治今山东潍坊市,为高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 县属青州。十六年(596)属潍州。移下密县于今潍坊
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7顺州:杨保山“在州(今顺州乡西北州城)东北八里。下有池,中多蒲草,凫鹜之薮也”。
①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长芦县为镇,属清池县。故址即今河北沧州市。《方舆纪要》卷13沧州:“明初置长芦都转盐运使司,在今州治西南,领盐课司二十四,在州境者十二,在山东青州府境者亦十二,每岁额办大引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镇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永从县:江头山在“县西五里”。
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西六十四里许村镇。《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许村“西南至临平镇二十里。有许村场盐课司”。南宋设许村巡检司寨于此。见“许村镇(1)”。
1913年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大塘乡。1920年直属贵州省。1936年迁治通州里(今平塘县西南通州镇)。1942年与平舟县合并为平塘县。旧县名。1913年由定番州属大塘州判所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