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屯留县

屯留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北魏移治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十里故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潞州。治所在今屯留县西二十里西故县。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属潞州,武德五年(622)移治今屯留县。北宋属隆德府。金复属潞州。元至元三年(1266)废,十五年(1278)复置屯留县。明嘉靖八年(1529)属潞安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南部。属长治市。面积1142平方千米。人口24.4万。辖7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麟绛镇。春秋为留吁国,被晋所灭,改称纯留,亦曰屯留。西汉置屯留县,治今县南,属上党郡。《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即此。《汉书·地理志》注:“师古曰:屯音纯。”《水经注·浊漳水》:浊漳水“东径屯留县故城南,故留吁国也,潞氏之属”。北齐废屯留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屯留县,县治在今县西故县村,仍属上党郡。唐武德五年(622年)迁于今治,属潞州。五代因之。北宋崇宁中属隆德府。金属潞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入襄垣县,十五年复置。明、清属潞安府。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8年分为屯留、漳西两县,后又与襄南县合为襄漳县。1945年恢复原治。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与长子县合并为屯长县,属晋东南专区;寻省。1960年复屯长县。1961年分治,恢复屯留县。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属长治市。地处上党盆地西部。绛河、岚河、谷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为主。盛产潞麻、党参。矿产有煤、铁、锰、铝土、耐火黏土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造纸、塑制等。208、309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等。


猜你喜欢

  • 白马驿

    即今山西黎城县治。北宋天圣三年(1025)黎城县移治于此。

  • 铜佛坝

    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西。《舆地纪胜》 卷180南平军: 铜佛坝 “在金城西门外,地有金铜二佛像”。故名。《宋史·熊本传》: “渝州南川獠米斗叛,招本安抚。本进营铜佛坝。” 即此。熙宁七年

  • 洛阳小市

    北魏洛阳市场。在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 东。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 卷2载: “出青阳门外三里御道北,有孝义里……孝义里东即是洛阳小市。……里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所卖口味,多是水族,时人

  • 番阳县

    西汉改番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镇。《汉书·地理志》 作 “鄱阳”,乃后人从 《续汉书·郡国志》 增邑旁。(番pó) 古县名。西汉改番县置,治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古县渡。属豫章郡。东

  • 大林軬山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大林軬山“在府西南腊石社,产白垩,攒峰叠巘,林木蔚荟,瑶人耕种其上。有岩如厦屋,容五六百人。门至逼仄,一人持戟而守,千人攻之不能入”。

  • 柔玄镇

    北魏北境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 《水经·㶟水注》: 于延水 “出塞外柔玄镇西,长川城南小山”。《魏书·肃宗纪》: 孝昌元年 (525)八月,“柔玄镇人杜洛周率众反于上谷,号年真

  • 鱼复 (復) 浦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二里八阵图下之沙洲。《晋书·桓温传》: “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浦沙丘之上。” 唐杜甫 《入宅》 诗云: “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清钱谦益笺注: “ 《地志》: 夔治鱼复,滟

  • 长沟镇

    ①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三十二里长沟镇。清光绪《顺天府志》卷29房山县:“西南三十五里长沟镇,管村十三。”②民国置,即今山东济宁市西北三十二里长沟镇。元、明以来为漕运要冲。(1)在北京市房山区南部,邻接

  • 石井

    ①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石井“在县(治今永平镇)东北四里资圣院后。周六丈,深三丈。有岩三面回抱,瞰于井上。县多胆水,味涩,此独甘。昼夜流涌,溉田数百亩。旧名玉洞泉,又名碧

  • 焉支县

    十六国前凉置,属武兴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红山窑乡高古城。北魏改名燕支县。古县名。十六国前凉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高古城。属武兴郡。北魏时属番和郡。后改燕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