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西魏置,为阴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五里。《寰宇记》卷134文州曲水县:“在南北二江之曲,因为名。”隋属武都郡。唐初移文州治此。建中三年(782), 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遂移于故城东四里高原
又名贵溪。即今江西贵溪县境之信江。明嘉靖《广信府志》卷2贵溪县:“芗溪,县东南五十步,洲出郁金芗草,故名。其源由玉山之镇头合铅江之分水,过弋阳经县治入安仁之锦溪,汇于彭蠡湖。”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什来北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右翼中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诺木罕河,南至诺木罕木鲁,西至滔赉,北至希勒沿。”
即今四川遂宁市西南安居镇。《旧唐书·地理志》安居县:“旧治柔刚山, 天授二年移治张栅。”
唐永泰元年(765)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东部。唐末废。
在今湖北房县西北羊峪口乡。《清一统志·郧阳府》:羊角砦“在房县西北四十里”。民国《湖北通志》卷36房县:羊角砦“顺治五年,抚治赵兆麟奏立镇房营驻劄于此”。
又名洞涡水。俗名小河。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水经· 洞过水》: “洞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郦道元注: “刘琨之为并州也,刘曜引兵邀击之,合战于洞过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招义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原名旧县)。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古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招义县置,治今安徽省明光市东北
隋开皇十年 (590) 改番禺县置,为广州治。治所即今广东广州市。仁寿初为番州治,大业初为南海郡治。唐初复为广州治。元为广州路治。明、清为广州府治。1912年移治佛山镇 (今佛山市),后属广东粤海道。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晋书·石勒载记》:西晋永嘉二年(308),“元海使刘聪攻壶关,命勒率所统七千为前锋都督。刘琨遣护军黄秀等救壶关,勒败秀于白田”,即此。②在今湖南岳阳市北。《资治通鉴》:五代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