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庄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清光绪间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曾于此组织群众,鼓动“学拳灭洋”。
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清光绪年间,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曾于此组织群众,宣传“学拳灭洋”主张。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清光绪间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曾于此组织群众,鼓动“学拳灭洋”。
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清光绪年间,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曾于此组织群众,宣传“学拳灭洋”主张。
即张城。在今河北邢台市东。西汉为张县治。《元和志》 卷15任县: 张城 “一名渚阳城,在县西南二十七里。汉张县也”。《晋书·石勒载记》: 晋将王浚遣督护王昌及鲜卑段就六眷等部众五万余以讨勒,“就六眷屯
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塔沁河。《明英宗实录》: 正统九年 (1444) 九月,“得蒙古降人言,也先住于堆·塔出晃忽槐地,拟分兵南侵”。
唐大历三年 (768) 置,为乾州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后废。
在今湖北郧县东北。为丹江支流。《清一统志·郧阳府》: 滔河 “在郧县西北一百七十里。自陕西商州商南县流入,东一百四十五里至盘道保,流入河南南阳府淅川县界”。丹江支流。在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凡遇
金兴定四年 (1220) 升乐平县置,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乐平县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辖境相当今昔阳县地。元初复改为乐平县。
辽置,为广州治。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六十里大高华堡。金皇统三年 (1143) 改为章(彰) 义县。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为广州治。金皇统三年(1143年)改名章义县。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南宁远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宾州厅《屯镇》:东南“一百里九十五集”。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陶沙乡,近临川市界。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 丰城县东南有陶沙墟。
即沱江。今四川成都平原北部之蒲阳河。《新唐书·地理志》 彭州九陇县: “武后时,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凿川派流,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陇、唐昌田。”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二十五里。《汉书·高帝纪》: “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古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秦末刘邦进军关中,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