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岘山

岘山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南大小岘山。《宋书·符瑞志》:“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甘霖降丹徒岘山。”元《至顺镇江志》卷7:岘山“在(丹徒)县西南五里”。

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五里。《寰宇记》卷94:岘山“本名显山,晋太守殷康于山下起显亭。以唐庙讳改之”。

③一名三丘山。即今浙江东阳市南双岘峰。《元丰九域志》卷5:婺州东阳县“有岘山”。《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三丘山在“县南八里……晋义熙间,殷仲堪为守,尝登此,郡人比之羊叔子,因名岘山”。

④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东北二十里。《寰宇记》卷20牟平县:岘山“与卢山相连,上有东牟侯祠。按:晏谟《齐记》云:卢山东北有东牟大岘山”。

⑤一作凿砚。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明史·地理志》:信阳州“有岘山”。

⑥又作岘头山。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陕县:“有岘山。”《方舆纪要》卷48灵宝县:岘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山连陕州界。曹阳水出焉。形似襄阳岘山,因名”。

⑦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坚讨荆州,击破刘表将黄祖,“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及祜卒,“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又称南岘山、岘首山。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南。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据《襄阳县志》:“本名小山。府志谓有三岘,而此为首,故名岘首。”西晋羊祜镇襄阳时曾登临此山,有“江山依旧、人生短暂”之感。东晋梁州刺史桓宣于山上筑城戍守。唐孟浩然有《与诸子登岘山》诗。为石灰岩山地,最高点海拔117米。山上多植桃和苹果树。有岘首寺遗址。西麓有襄东公路经过,东麓有焦枝铁路岘首山隧道。


猜你喜欢

  • 贺台 (臺)

    当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部。《水经·渐江水注》: “鼓吹山之西岭有贺台,越入吴还而成之,故号曰贺台矣。”

  • 杜门

    即覆盎门。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小白杨二村之北。《汉书·刘屈氂传》:戾太子军败,“南奔覆盎门,得出”。师古注:“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一号杜门。”

  • 石南郡

    南朝陈置,属南定州。治所在石南县(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隋平陈后废。南朝陈置,治石南县(今广西兴业县石南镇)。辖境不详。隋开皇初废。

  • 楞伽峡

    又名贞女峡。在今广东连州市东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01连州: 楞伽峡在 “州东十五里。双崖壁立,垂石飞瀑,下注深潭,即湟水所经也。唐显庆四年,连州山水暴出,漂七百余家,即峡中水也。宋嘉泰二年,崖

  • 南木园

    即楠木村。今湖北巴东县西三十四里楠木园镇。清光绪 《巴东县志》 卷2 《里甲》: 青坪里有“南木园”。

  • 作重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谢安墓

    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外石子岗。《陈书·始兴王叔陵传》: “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太建十一年 (579),始兴王叔陵母彭氏卒,“求于梅岭葬之,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元和志》 卷

  • 渠阳军

    北宋元祐二年 (1087) 改渠阳县为军,治所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水东岸。次年废为砦。

  • 苦法

    即今伊拉克巴格达南纳杰夫。《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苦法”。

  • 古牧地

    即古木、辑怀城。在今新疆米泉县。光绪二年(1876),清军收复新疆之役,与阿古柏军激战于此。左宗棠《官军攻拔古牧地坚巢,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大概情形摺》谓“刘锦棠见古牧地城大而坚”。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