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岩寺镇

岩寺镇

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岩寺镇 “在歙县西二十五里。今出漆器”。《清一统志·徽州府二》: 岩寺镇 “在歙县西二十五里。宋设官收酒税,初置税课局,兼置岩寺巡司。洪武十四年废”。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南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岩寺,人口1.5万。传古时镇东南山岩上有寺庙称岩寺,地以寺名。唐大历元年(766年)建镇,为皖南有名的古镇。1949年设岩寺镇,1958年改为岩寺公社,1965年复设岩寺镇。1992年罗田乡并入。地处徽州盆地,产稻、油菜籽、蔬菜、茶叶。有发电设备、机床、纺织器材、肉类加工、油脂、化工、酿酒等厂,为黄山市主要工业区。镇区沿公路两侧和丰乐河两岸分布。商贸繁荣。皖赣铁路经此设站,慈张、桥岩公路交会于此。1938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此集中建成新四军。


猜你喜欢

  • 资兴县

    ①唐咸亨三年 (672) 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北宋太平兴国后废。南宋嘉定二年 (1209) 复置,绍定初改为兴宁县。②1914年改兴宁县置,属湖南衡阳道。治所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

  • 雷峰垭关

    即今湖北郧县东北雷峰垭村。《方舆纪要》 卷79郧县: 雷峰垭关 “在府东北六十里。有巡司戍守”。

  • 石门郡

    南朝陈改天门郡置,属荆州。治所在石门县(今湖南石门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陈改天门郡置。治石门县(今属湖南)。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 驳鹿山

    又名驳乐山、福禄山、阳龙山。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元和志》卷37临桂县:驳鹿山“一名福禄山,在县东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103静江府:驳鹿山,“按《旧经》云: 初元康师居此,唐玄宗赐白鹿,常出入骑之

  • 淮安县

    ①南朝梁大同元年 (535) 置,为上川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西魏为淮州治。隋开皇初改为桐柏县。②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山阳县置,为淮安军治。治所即今江苏淮安市。端平元年 (123

  • 石锉山

    在今陕西洋县北六十里。《明一统志》卷34汉中府:石锉山“山最高,顶石如锉”。

  • 白海子

    ①即察罕脑儿。今河北沽源县北囫囵诺尔。金代称白泺,元代称白海、察罕脑儿。金世宗建避暑宫景明宫、元世祖建察罕脑儿行宫(又称白海行宫)于其地。②蒙古名插汉脑儿,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又作库尔查干诺尔

  • 葫卢山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水经·汶水注》: “汶出牟县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 《方舆纪要》 卷31称为葫芦关山,“山形险隘”。《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葫芦山,“ 《府志》: 形如葫芦,其势险隘

  • 果鲁母站

    又作捏来、呆 (果) 梅鲁站。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木古母里驿。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和伦百一十海里、捏来。” 明废。

  • 甸头山

    在今云南永胜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7北胜州:甸头山“群峰耸列,林木森蔚。土人于此牧羊,又名牧羊坪”。